[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检验蜗轮配合侧隙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4438.X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0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赖礼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8 | 分类号: | G01B5/28;G01N21/8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7 | 代理人: | 傅契克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验 蜗轮 配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快速检验蜗轮配合侧隙的装置。
背景技术
蜗轮副是一种常被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传动机构,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蜗轮的加工精度和质量,则需要检查蜗轮蜗杆的啮合状况,以便生产出合格的蜗轮。而目前市场上,蜗轮、蜗杆加工完成后,其配合侧隙通常无法得到及时进行检验,大多数企业通常是全部零件安装到机台上后,通过在装配时根据实际情况修磨来保证蜗轮副的接触斑点和传动侧隙或者对其检验、验证,常因为安装复杂且精度要求高,因此造成检验效率底,并且在多次拆装、检验、验证至合格的过程中极容易造成机台相关零件、轴承等的损坏,由于这些零件的精度高、价值大,进而在每次检验都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验蜗轮配合侧隙的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检验蜗轮配合侧隙的装置,其包括箱体、待检蜗轮、蜗轮轴、蜗杆,所述待检蜗轮、蜗轮轴、蜗杆设于箱体内部,待检蜗轮一侧固定有一锁紧圈,该待检蜗轮通过锁紧圈固定于蜗轮轴中部,蜗杆两端通过直线轴承固定于箱体上,所述待检蜗轮、蜗杆互相啮合,所述箱体前侧固定安装有前端盖,后侧固定安装有后端盖,所述涡轮轴直径自轴中心段向轴前、后端逐渐减小,蜗轮轴靠近前端盖一侧依次设有轴肩一、轴肩二和轴肩三,所述轴肩一与前端盖的径向缝隙上套固有一套筒,轴肩二与前端盖的径向缝隙上套固有一平面轴承,蜗轮轴靠近前端盖一端端部设有一轴端保护块,轴端保护块与平面轴承之间的轴肩三上还固定套设有一顶套,所述蜗轮轴靠近后端盖一侧设有一轴肩四,该轴肩四与后端盖的径向缝隙上套固有一套筒,所述箱体顶部设有一检验窗口,箱体底部设有一排屑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轴端保护块通过一螺栓螺纹连接于涡轮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箱体内部的蜗杆两端各套设有一密封盖,该密封盖与箱体紧密接触,以防止箱体内的铁屑进入蜗杆两端的轴承,保护轴承不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设有一百分表,可实现轻松检验蜗轮齿顶及端面的跳动值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套筒、平面轴承、顶套、顶块以及后端盖和套筒均分别采用模块化设计,各组装成一个整体,使蜗轮轴能够与左、右端转动部件整体快速、方便的拆装过程,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快速检验蜗轮蜗杆配合侧隙的装置,其结构合理简单,取消了传统设计中蜗轮轴两端的直线轴承、深沟轴承、油封、隔套等结构形式,通过改变了传统设计中用轴承转动的形式,采用阶梯轴在套筒内转动的形式,从而避免了用传统设计方案中拆装检验蜗轮时,造成零件损坏的情况,节约了成本;对各个零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使蜗轮能快速安装到检验装置,通过在蜗杆螺旋面上涂抹红丹或绿油的涂色方法,观察齿全长及齿全高的啮合接触斑点情况,依据标准,根据啮合面积即可轻松、快速的检验出蜗杆与蜗轮啮合侧隙情况,解决了传统的蜗轮加工成品后检验时,不易通过量具的检验来发现啮合侧隙不对的情况,给检验人员提供了一种快速检验蜗轮配合侧隙的工具,且本装置精度高,操作简单、方便,极大提高了检验人员进行检验的质量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44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光学中心偏系统的定心车镜筒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超声波电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