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潜水泵的水下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3769.1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0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邓杰;王要伟;王宾宾;董炎锋;侯宗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双瑞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70 | 分类号: | F04D29/7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潜水泵 水下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与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潜水泵的水下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过滤与分离领域一种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市政、船舶海洋、化工、核电等领域。目前,常见的应用于潜水泵的过滤器多安装在管道上,过滤部件中的滤网更换不方便。
如专利申请CN205330959的专利,其在潜水泵前设置了过滤装置,但是过滤装置中的滤网不可以在水下直接更换,使用起来不方便,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潜水泵的过滤装置无法方便更换滤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潜水泵的水下过滤器,其可以在水下更换过滤器滤网,使用方便。
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潜水泵的水下过滤器,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的多个过滤体和潜水泵组件;过滤体均与潜水泵组件的进水端连通,其技术方案是:过滤体顶部设置有靠水压压紧其内部滤芯的滤芯盖;滤芯盖通过铰链与过滤体相连。
所述的过滤体用于过滤原水。
所述的潜水泵组件用于接收过滤体过滤后的水,并通过出水端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滤芯盖包括圆片、手柄、拉钩、立柱和圆环;其中,手柄设置在圆片的上表面中心;拉钩设置在圆片的上表面靠近手柄处;圆片的下方通过两个立柱同轴连接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体包括壳体、滤芯及进水管,滤芯同轴密封设置在壳体内,滤芯底部接触壳体的底部;其中,壳体底部与潜水泵组件进水端相连通;壳体的侧部通过铰链连接滤芯盖。
优选的,滤芯上端外侧设置有沟槽。
进一步的,潜水泵组件包括潜水泵工作腔和T型的出水管;在所述的出水管的水平段管路上设置有吊环;所述的出水管的垂直段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潜水泵输出流量的流量计,该流量计电连接到控制箱。
进一步的,壳体内侧设置有用于密封滤芯的凸台。
进一步的,进水管连接两端均设置有凸轮快速接头的软管,形成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便携、可移动、可水下工作,将过滤部件和泵结合起来,减少管路布局;
2.滤芯更换便捷,可在水下完成,并可根据流量要求方便增加滤芯数量;
3.滤芯位于泵之前,减少水中杂质对泵组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安装软管后的俯视图。
图3是滤芯盖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仰视图。
图6是图1的M处放大图。
图中标记:1.滤芯盖;2.铰链;3.过滤体;4. 潜水泵组件;5.底板;6. 流量计;7.吊环。
101.圆片;102.手柄;103.拉钩;104.立柱;105.圆环。
301.滤芯;302. 壳体;303. 进水口;304. 进水口;305.密封圈;306. 凸轮快速接头;307.软管;308.凸台;309.进水管。
401.潜水泵工作腔;40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图6所示,一种应用于潜水泵的水下过滤器,包括底板5、底板5上设置的两个过滤体3和潜水泵组件4;过滤体3均与潜水泵组件4的进水端连通,其技术方案是:过滤体3顶部设置有靠水压压紧其内部滤芯的滤芯盖1;滤芯盖1通过铰链2与过滤体3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滤芯盖1包括圆片101、手柄102、拉钩103、立柱104和圆环105;其中,手柄102设置在圆片101的上表面中心;拉钩103设置在圆片101的上表面靠近手柄102处;圆片101的下方通过两个立柱104同轴连接圆环105。
优选的,圆片101、手柄102、拉钩103、立柱104和圆环105采用不锈钢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体3包括壳体302、滤芯301及进水管309,滤芯301同轴密封设置在壳体302内,且滤芯301底部接触壳体302的底部;其中,壳体302底部与潜水泵组件4进水端相连通;壳体302的侧部通过铰链2连接滤芯盖1。
所述的滤芯301可以是一次性滤芯,如纸质滤芯,也可以是多次使用的滤芯,如高分子材料制作或不锈钢制作。
滤芯301上端外侧设置有沟槽,用于设置O型圈。
所述的圆片101的半径与壳体302的半径一致,或圆片101的半径大于壳体302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双瑞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双瑞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37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