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覆型散热器及一种电感高效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3601.0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7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林艺成;陈敏;蔡德煌;张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覆型 散热器 电感 高效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及一种电感高效散热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包覆型散热器和一种使用上述包覆型散热器的电感高效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电力电子设备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功率等级和功率密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电力电子元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会使用到汇流箱,为了防止功率器件和电感的热量互相影响,越来越多的汇流箱将电感由内置改外置,但由于汇流箱通常应用在沙漠等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散热器需要常年经受风沙和雨水的侵蚀,现有的散热器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很容易在散热器的表面积水或积尘,而散热片一旦被堵塞,则散热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散热片设计不合理,位于中间位置的散热片,由于气流会被其两侧散热片阻挡,因此其往往不能很好形成对流而成为盲区,且由于热累积问题,位于中间位置的散热片往往会积累更多的热量;且目前散热片无法对气流(自然风或者风机吹出的风)起到一个较好的导引作用,导致气流不能在散热片上流通进而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导致散热效率低,无法对电感等功率器件起到保护,散热器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恶劣环境、防护等级高、散热效率高、能防积水和积尘的散热器以及应用上述散热器的电感高效散热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覆型散热器,包括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包括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的底部开设有供电器元件放置其内的开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片,所述散热主体包括第一外壁,所述第一散热片自第一外壁向外延伸且与第一外壁呈交角,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相互平行,沿水平平行于第一外壁的方向上,越靠近该方向中部的第一散热片,其外缘与第一外壁之间的距离越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片外缘的横截面呈外凸圆弧状排列。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第二散热片,所述散热主体还包括与第一外壁邻接的第二外壁,所述第二散热片垂直第二外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散热片外缘的横截面呈直线状排列或是按以下方式排列:沿垂直于第二散热片的方向上,越靠近该方向中部的第二散热片,其从第二外壁向外延伸的高度越高。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第三散热片,所述散热主体还包括顶壁,所述第三散热片垂直顶壁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在平行于第三散热片纵向截面的方向上为弧形,该弧形的曲率半径为散热器的最大长度的300%~500%,圆心角为5°~15°。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主体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散热主体底部,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面,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自上而下向外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或第二散热片的底部与第一外表面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封板、密封圈,所述封板设有接线通道,所述安装座底面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封板于安装座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固定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外周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设于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包覆型散热器的电感高效散热结构,还包括电感、绝缘垫和导热绝缘胶,所述电感放置于包覆型散热器的容置空腔中,所述绝缘垫设于电感的上端与容置空腔的顶壁之间,所述电感与容置空腔之间的缝隙灌装导热绝缘胶。
进一步地,所述电感的横截面为八边形,所述八边形近似椭圆形,所述散热主体的横截面与该近似椭圆形相对应,所述第一散热片中其外缘与第一外壁之间距离最远的第一散热片位于该近似椭圆形的短轴延长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包覆型散热器,可以将功率器件通过容置空腔底部开设的开口内置安装在容置空腔内,使得功率器件免遭风沙和雨水的侵蚀,从而对功率器件产生良好的防护效果,底部设置开口便于在散热器周围设置散热片。在第一外壁上设置向外延伸的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与第一外壁呈交角,第一散热片之间相互平行,沿水平平行于第一外壁的方向上,越靠近该方向中部的第一散热片,其外缘与第一外壁之间的距离越远,这种第一散热片的排列方式增大了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气流与第一散热片的接触面积,使得气流最大化的经过第一散热片并带走散热片的热量,靠近中部的第一散热片不会出现对流盲区,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起到一个很好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3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杯有刷电机
- 下一篇:台灯(XLT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