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垃圾高温裂解炉的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3100.2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3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敏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04;F23G5/46;F23G5/44;F03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陈铭浩,冯晓欣 |
地址: | 418000 湖南省怀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高温 裂解炉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装置,特别属于一种生活垃圾高温裂解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传统的填埋和堆肥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焚烧垃圾既能够处理垃圾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还能进行发电和供热,产生经济效益,所以焚烧垃圾的余热回收装置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青睐。
现有的焚烧垃圾的余热回收装置采用转换垃圾焚烧炉的烟气余热的方式来回收利用能源,由于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特别厨房垃圾焚烧产生的油烟,极易粘结在受热面上,降低了传热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采用回收火焰余热的方式来回收利用能源并转化为电能的余热回收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活垃圾高温裂解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口(8)、炉体、出料口(9)、换热装置和发电装置;进料口(8)位于炉体顶部,出料口(9)位于炉体底部;炉体燃烧室(7)的壁面上设置有由多个并列排列且连通的余热回收油罐(2)组成的换热装置,发电装置包括压力储存油罐(5)和发电机(6),其中,换热装置、压力储存油罐(5)和发电机(6)通过管道(3)依次连接形成液压油循环通道。
优选的,所述换热装置镶嵌于炉体隔热层(1)内,且位于炉体燃烧室(7)上部的整个壁面内。
优选的,所述每根管道(3)上均设置有一个单向油阀(4)。
优选的,所述炉体燃烧室(7)内还设置有火排(11),火排(11)与换热装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炉体还包括烘干室(10),烘干室(10)位于炉体燃烧室(7)上方,烘干室(10)通过活动的隔离栅栏(12)与炉体燃烧室(7)隔离。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效吸收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并通过液压控制,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并能转化成电能,节约了能源,结构简单实用。
2、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设置在炉体燃烧室上部,也就是位于火焰集中的位置,可以充分回收燃烧的热能,减少受热面的油烟粘结量,提高传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在炉体燃烧室上方还设置有烘干室,能有效防止垃圾结块,还可以充分利用未吸收的余热来对垃圾进行烘干,从而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炉体隔热层;2、余热回收油罐;3、管道;4、单向油阀;5、压力储存油罐;6、发电机;7、炉体燃烧室;8、进料口;9、出料口;10、烘干室;11、火排;12、隔离栅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生活垃圾高温裂解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料口8、炉体、出料口9、换热装置和发电装置;进料口8位于炉体顶部,出料口9位于炉体底部;炉体燃烧室7的壁面上设置有由多个并列排列且连通的余热回收油罐2组成的换热装置,发电装置包括压力储存油罐5和发电机6,其中,换热装置、压力储存油罐5和发电机6通过管道3依次连接形成液压油循环通道。每根管道3上均设置有一个单向油阀4。其中,换热装置镶嵌于炉体隔热层1内,且位于炉体燃烧室7上部的整个壁面内。
余热回收油罐2通过吸收炉体燃烧室7的热量后加热余热回收油罐2内的耐高温油,经管道3通过单向油阀4后统一将压力储存在压力储存油罐5,当达到一定压力后压力储存油罐5开启,高压油驱动发电机6做功发电,最后经过冷却的油再次回到余热回收油罐2吸热加温。
炉体燃烧室7内还设置有火排11,火排11与换热装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可以回收利用火排11点火时产生的热能,实现充分吸收炉体内热能的效果。
炉体还包括烘干室10,烘干室10位于炉体燃烧室7上方,烘干室10通过活动的隔离栅栏12与炉体燃烧室7隔离。垃圾在炉体燃烧室7内燃烧时,隔离栅栏12关闭,隔离栅栏12能保证下层温度往上传递,充分将热量利用,提高垃圾燃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敏,未经刘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3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