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振锤复位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92472.3 | 申请日: | 2017-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1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政武;赵亮;王保民;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72300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振锤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线路检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振锤复位机。
背景技术
采用高压和超高压架空电力线路是我国长距离输配电力的主要方式。超长高压导线易受风的影响而振动,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会使输电线产生疲劳破坏,从而导致断线危险。为防止或减轻导线因振动而引起的危害,常常在高压线的悬挂点外安装防振锤。如图1所示,防振锤由固定在输电线上的紧固装置和固定悬挂在紧固装置上的哑铃形重锤组成。防振锤的使用有效降低了输电线的波动。然而防振锤的安装位置对于其减振作用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防振锤应该安装在线路起伏的波峰处,即线路振动时的最高点。若安装时偏离安装位置,或者长期使用后,防振锤偏离了安装位置,则其作用将受到极大的削弱。因此,出现上述情况后,应当立刻将防振锤复位。
在现有技术中,防振锤偏离安装位置时,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手动复位,即:首先断电,然后复位人员爬上电杆进行复位处理。这样不仅不能向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而且对于工人来说,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虽然也有利用复位器(复位机)进行复位,但都不能有效解决工程实际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振锤复位机,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振锤需要人工复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包括:
“门”字形壳体,壳体由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前底板、后底板组成;
固定连接于壳体内顶壁的行走系统,行走系统用于运输壳体在输电线上移动;
设置于壳体的前底板上的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在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上设置有垂直调整机构,垂直调整机构上设置有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上设置有对中旋转机构;
设置于壳体的后侧板上的背挡电机安装支座,在背挡电机安装支座上设置有背挡机构,背挡机构用于稳定支撑待复位防振锤,以便对中旋转机构在对待复位防振锤进行对中旋转操作时,待复位防振锤不发生位移;
设置于壳体的顶板的X方向摄像头,X方向摄像头垂直指向输电线,用于观察复位机在输电线上的行走位置;
设置于前侧板或后侧板上的Y方向摄像头,Y方向摄像头垂直指向对中旋转机构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用于观察对中旋转机构在Y方向上的位置及姿态;
设置于对中旋转机构内部的Z方向摄像头,Z方向摄像头指向对中旋转机构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用于观察对中旋转机构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姿态;
设置于前底板或后底板上的蓄电池组和控制电路板;
用于向控制电路板发送指令的用户控制端。
进一步的,行走系统包括:
贯穿壳体的支架和分别设置于支架两端的电驱机构;电驱机构包括行走电机、行走轮和导线;行走电机通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行走电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轮连接。
进一步的,背挡机构包括背挡电机、伸缩支撑机构和适合于包裹待复位防振锤背部的包裹部件;背挡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伸缩支撑机构与包裹部件连接。
进一步的,垂直调整机构包括垂直调整电机和垂直调整装置;垂直调整电机与垂直调整装置连接,垂直调整装置与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连接;垂直调整装置与待复位防振锤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垂直。
进一步的,对中旋转机构包括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空心轴套筒扳手、大齿轮、小齿轮轴端挡圈、小齿轮、旋转电机、滚动轴承III挡圈、滚动轴承III、伸缩调整螺母、伸缩调整丝杠、伸缩调整轴系联轴器、伸缩调整电机、滚动轴承II挡圈、滚动轴承II、轴承端盖II、弹簧和导向筒挡圈。
进一步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包括:空心圆锥薄壁部分、第一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和第二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空心圆锥薄壁部分通过第一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与第二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连接,空心圆锥薄壁部分的最大直径为d1,第一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直径为d2,第二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直径d3,所述d1小于防振锤紧固螺母的正六边形外接圆直径d0,所述d2大于防振锤紧固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
进一步的,空心轴套筒扳手中部固联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中、下部通过滚动轴承II、滚动轴承III支撑于伸缩调整螺母内腔,两组滚动轴承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滚动轴承II挡圈和滚动轴承III挡圈,滚动轴承II另一侧设置有轴承端盖II对其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2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漏电保护装置
- 下一篇:缓释型长效气体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