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罐车尾部自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1347.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8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欢 |
主分类号: | B60P3/22 | 分类号: | B60P3/22;B65D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罐车 尾部 自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罐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罐车尾部自流装置。
背景技术
油罐车,又称流动加油车、电脑税控加油车、引油槽车、装油车、运油车、拉油车、石油运输车、食用油运输车,主要用作石油的衍生品(汽油、柴油、原油、润滑油及煤焦油等油品)的运输和储藏,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使用环境有多种加油或运油功能,具有吸油、泵油,多种油分装、分放等功能,运油车专用部分由罐体、取力器、传动轴、齿轮油泵、管网系统等部件组成,管网系统由油泵、三通四位球阀、双向球阀、滤网、管道组成。
目前油罐车卸油一般有两种控制方法,一种是油罐箱连接加油机,通过卸油泵卸油,另一种就是自流卸油。前者受电源影响,适用于大容量的油罐车,后一种流量较小,适用于小容量的油罐车。
如今有部分油罐车从尾部封头处卸油,而卸油钢管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因外悬较长易出现撕裂封头钢板的情况,会有漏油的安全隐患;同时卸油过程不经过过滤,油料内残渣得不到去除,导致油料的纯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罐车尾部自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述油罐车尾部自流装置具有结构坚固、过滤效果强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罐车尾部自流装置,包括油罐箱和卸油管,所述油罐箱底部焊接有横梁,所述卸油管伸出油罐箱的后封头内部,所述后封头的内侧安装有内加强板,后封头的外侧安装有外加强板,所述内加强板、后封头和外加强板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所述横梁与卸油管之间焊接有支撑钢板,加强筋焊接在所述卸油管和所述外加强板之间,所述卸油管上依次法兰连接有Y型过滤器和卸油阀。
所述外加强板沿油罐箱外沿设置,整个外加强板呈“L”形。
所述Y型过滤器包括主管和滤管。
优选地,所述滤管连通主管,所述滤管内设置有滤网,且滤网延伸到主管内与主管内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封头内外安装加强板,并通过支撑钢板、加强筋将卸油管和横梁、油罐箱连接起来,使卸油装置更加坚固,同时将外加强板设置成“L”形,使之紧贴油罐箱外壁,进一步加强了卸油装置的稳固性;Y型过滤器法兰连接在卸油管口,可以对油料内的杂质进行有效过滤,提升油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Y型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罐箱、2-卸油管、3-横梁、4-内封头、5-内加强板、6-外加强板、7-支撑钢板、8-加强筋、9-Y型过滤器、10-卸油阀、11-主管、12-滤管、13-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油罐车尾部自流装置,包括油罐箱1和卸油管2,油罐箱1底部焊接有横梁3,卸油管2伸出油罐箱1的后封头4内部,后封头4的内侧安装有内加强板5,后封头4的外侧安装有外加强板6,内加强板5、后封头4和外加强板6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横梁3与卸油管2之间焊接有支撑钢板7,加强筋8焊接在卸油管2和外加强板6之间,卸油管2上依次法兰连接有Y型过滤器9和卸油阀10。
本实验新型中,后封头4内外安装加强板,并通过支撑钢板7、加强筋8将卸油管2和横梁3、油罐箱1连接起来,使卸油装置更加坚固,卸油管2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因外悬较长易出现撕裂封头钢板的情况也不会发生,不再出现漏油情况;Y型过滤器法兰连接在卸油管2,可以对油料内的杂质进行有效过滤,提升油料的质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外加强板6沿油罐箱1外沿设置,整个外加强板6呈“L”形。“L”形的设计让外加强板6可以和油罐箱1外壁紧密贴合,进一步加强了卸油装置的稳固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Y型过滤器9包括主管11和滤管12。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滤管12连通主管13,滤管12内设置有滤网13,且滤网13延伸到主管12内与主管内壁1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欢,未经徐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13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