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次电池及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970.4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0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肖良针;王可飞;曾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6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电池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材料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使用金属壳的外包装材料难以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对电池电源轻薄多样的需求。目前采用了软外包装膜作为电池的包装材料,如铝层压膜或者钢层压膜等多层复合膜作为电池的外包装材料。这就要求外包装材料要有长期的可靠性和一定的拉伸性能,在电池长期反复充放电过程中,依然可以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起到耐磨、隔绝氧气、防潮、绝缘、耐腐蚀等作用,对电池的使用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规格的铝塑复合膜和不锈钢塑复合膜,以及不同熔点的复合极耳。在复合极耳与复合包装膜封装的过程中,若封装过薄,有短路的风险,若封装过厚,强度不够,有漏液或水分渗透导致电池胀气的风险,影响电池使用安全。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首要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二次电池。
本申请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装置。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元件、复合极耳和外包装层压膜,所述电池元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用于包装所述电池元件和所述复合极耳,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部树脂层、金属层和内部树脂层;
所述复合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所述极耳金属带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空箔区、极耳胶覆盖区以及尾部连接区;所述极耳胶覆盖区上设置有极耳胶,所述尾部连接区用于与所述电池元件连接;所述极耳胶的最外层为熔融树脂层;
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外包装层压膜与所述复合极耳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热熔后的所述熔融树脂层、热熔后的所述内部树脂层、所述金属层以及所述外部树脂层;
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的总厚度为t,所述复合极耳的总厚度为p;
所述熔融树脂层的厚度为c,所述内部树脂层厚度为a;
所述密封部的厚度为h,h满足以下公式:
2t+p-(2c+2a)×95%<h<2t+p-(2c+2a)×5%。
优选的,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所述密封部的宽度为0.5~5mm。
优选的,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胶的宽度大于所述密封部的宽度。
优选的,沿所述极耳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胶露出所述外包装层压膜部分的宽度大于0.1mm。
优选的,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极耳金属带之间任意位置的距离大于15μm。
优选的,所述内部树脂层为无规聚丙烯树脂层和/或流延聚丙烯薄膜,所述金属层为铝层和/或不锈钢层,所述外部树脂层为尼龙层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优选的,所述熔融树脂层为聚丙烯层和/或聚乙烯层。
优选的,所述外部树脂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剂层,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内部树脂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粘合剂层。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用于形成密封复合极耳和外包装层压膜的密封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极耳包括极耳金属带,所述极耳金属带上设置有极耳胶覆盖区,所述极耳胶覆盖区上设置有最外层为熔融树脂层的极耳胶,所述外包装层压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部树脂层、金属层和内部树脂层;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对封头组件,一对所述封头组件上均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密封部的封头槽,所述封头槽对称设置;
所述外包装层压膜的总厚度为t,所述复合极耳的总厚度为p;
所述熔融树脂层的厚度为c,所述内部树脂层厚度为a;
所述封头槽的深度为L,L满足以下公式:
2t+p-(2c+2a)×95%<2L<2t+p-(2c+2a)×5%。
优选的,所述封头槽底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复合极耳的宽度,所述封头槽口部边缘的倒角为100~160度。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申请在对极耳进行封装时,外包装层压膜中的内部树脂层、熔融树脂层之和的热压缩比例为5%~95%,从而可达到更好的熔融效果,保证密封强度高且不发生漏液或渗透。
附图说明
图1为二次电池的封装示意图;
图2为外包装层压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复合极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视门铃的多摄像系统
- 下一篇:一种虚拟现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