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红板坯切割补断的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583.0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3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平;严扬鹏;陈重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8 | 分类号: | B22D11/128;B22D11/12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501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红板坯 切割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连铸板坯的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用于红板坯切割补断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炼钢连铸板坯生产工艺为:开浇→结晶器定型→二冷室喷淋冷却→拉矫机拉轧→火切机定尺→精制煤气→输送至割枪割嘴进行火焰切割。其中,输送分为:热线辊道输送与翻转、离线、全落地夹吊汽运两种方式。
现有的炼钢连铸板坯的输送切割主要是使连铸板坯通过箱体中球阀、过滤器、调节阀、电磁切断阀,送到割枪割嘴进行火焰切割,通过输送辊实现差速,使前后板坯分离。板坯的切割规格通常为:长2.7m、宽1.6m、厚180~250mm。然而,板坯在切割过程中,切割轨迹是横向与纵向组合,在高温火焰的作用容易使切断的板坯发生粘附,或是由于割枪割嘴的切割深度出现误差等原因导致板坯无法被切断,即需要补断。由于割缝小,板坯的厚度大,粘附位置观察不到,补刀容易出现破坏端口、横向切口错位、切割失败等情况。为了保证板坯的补断质量,必须进行离线人工切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红板坯切割补断的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板坯在切割后容易发生粘附或板坯无法被切断,需要补断导致切割端口被破坏、影响板坯的切割质量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红板坯切割补断的输送装置,包括复数个间隔分布的输送辊,两个相邻的输送辊之间下方还设有一顶起机构,所述顶起机构包括底座、驱动缸、顶起杆、摆臂铰链以及铰链座,所述摆臂铰链一端铰接在所述铰链座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顶起杆,所述驱动缸的后座铰接在所述底座上,驱动缸的活动端铰接在所述摆臂铰链上,所述顶起杆的末端设有顶起辊,所述驱动缸活动端向外伸出时,顶起辊的顶端高于输送辊上端面所在的平面;驱动缸活动端向内回缩时,顶起辊的顶端不高于输送辊上端面所在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驱动缸为液压缸。
进一步地,所述摆臂铰链与铰链座铰接的一端设有缓冲弹簧。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结构的输送装置,相邻两个输送辊之间增设一个顶起机构,在红板坯的切割端口输送至该顶起机构上方时,顶起机构向上作用,使红板坯呈倒V字型,切割端口开放,便于人工观察,也可手动补刀,切割豁口;顶起机构多次顶起与回落,也会使红板坯断开。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红板坯的割缝小,红板坯的厚度大,粘附位置观察不到,补刀容易出现破坏端口、横向切口错位、切割失败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起机构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公知的组件、方法及过程,以下不再详细描述。
种用于红板坯切割补断的输送装置,参照图1,包括复数个间隔分布的输送辊10,输送辊10的顶面处于同一直线上。红板坯1放置在该输送辊10上输送。两个相邻的输送辊10之间下方还设有一顶起机构20,所述顶起机构20包括底座21、驱动缸22、顶起杆23、摆臂铰链24以及铰链座25,所述摆臂铰链24一端铰接在所述铰链座25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顶起杆23,所述驱动缸22的后座铰接在所述底座21上,驱动缸22的活动端铰接在所述摆臂铰链24上,所述顶起杆23的末端设有顶起辊26。
上述驱动缸22优选为液压缸,结合图2,上述摆臂铰链24与铰链座25铰接的一端设有缓冲弹簧27,以便于摆臂铰链24的复位。
参照图2,上述驱动缸22活动端向外伸出时,顶起辊26的顶端高于输送辊10上端面所在的平面,使红板坯1呈倒V字型,切割端口开放,便于人工观察,也可手动补刀,切割豁口;参照图1,顶起机构20多次顶起与回落,也会使红板坯1断开。驱动缸22活动端向内回缩时,顶起辊26的顶端不高于输送辊10上端面所在的平面,使切断后的红板坯1向外输送。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5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箱柱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加密测量的小型无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