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河道拦污沉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269.2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6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殷国玺;卢文娟;李天磊;邵光成;郭宸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5/08 | 分类号: | E02B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张艳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拦污沉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拦污沉沙装置,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具有鱼道且易清理,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河道使用的传统拦污装置,多为固定式结构,由沉沙堰、边框、横隔板和栅条或拦污网等构成,可拦截河道内的悬浮物,沉淀水中悬着的泥沙。传统拦污装置的弊端是污物清除问题,传统拦污装置通常固定在河岸两边,运行时悬浮物多悬挂在拦污栅或拦污网上面,难于清理,泥沙等物沉淀于沉沙堰清理有难度。部分利用机械装置来自动清理悬浮物的拦污栅,可将悬浮物利用传送带等类似装置传送至固定位置,解决了传统拦污栅的悬浮物后期处理问题,但是此类拦污栅无法拦截水中的泥沙,且安装维护困难。此外,传统拦污装置的拦污栅以及拦污网未设计鱼道,对鱼群洄游造成了障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多样性。因此,研发一种既可以使污物便于清理,且可以同时拦截水中小型漂浮污染物及泥沙并具有鱼道的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河道拦污沉沙装置,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安装固定在河道中,河水流淌穿过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包括拦污网和拦沙板,所述拦污网拼接在拦沙板上面,所述拦污网和拦沙板横向布置在河道中,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拦污网倾斜设置有若干个鱼道。
还包括四根竖直杆,四根竖直杆呈矩形方位布置,竖直杆底端分别竖直固定于河床,
所述拦污网竖向展开依次与四根竖直杆固定,形成一面敞开的“凹”字形拦污墙;
所述拦沙板竖向展开依次与四根竖直杆固定,形成一面敞开的“凹”字形拦沙墙,且所述拦沙板依次拼接在对应的拦污网下方;
所述“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位于“凹”字形拦沙墙的敞口的垂直上方,且均迎向河水流动的上游。
位于所述“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两侧的竖直杆均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的另一侧与河岸固定,导水板下边缘与河床底部相连,上边缘高于侧拦污网上边缘,且导水板与河水流动方向呈30—45度夹角。
所述拦污网包括主拦污网和侧拦污网,所述主拦污网位于“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的相对面,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侧拦污网位于主拦污网的两侧,与河水流动方向平行;
所述拦沙板包括主拦沙板和侧拦沙板,所述主拦污网位于“凹”字形拦沙墙的敞口的相对面,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侧拦沙网位于主拦沙网的两侧,与河水流动方向平行。
所述鱼道设置在侧拦污网上,鱼道一端与侧拦污网固定,另一端朝向主拦污网倾斜,所述鱼道呈圆管形状,所述侧拦污网开设有与鱼道等口径的圆孔,鱼道固定在该圆孔中。
所述“凹”字形拦沙墙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主拦沙板和侧拦沙板固定。
所述竖直杆包括固定杆和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竖直固定于河床。
所述导水板与套管之间设置有止水带,止水带密封堵住导水板与套管之间之间的缝隙,且所述止水带固定在导水板与套管连接一侧的边缘。
每个所述套管的顶端均竖直设置有圆环形状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河水流动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拦污网以及侧拦污网拦截河流漂浮物,通过主拦沙板与侧栏沙板拦截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拦截的污物沉积于底板,鱼群可以通过鱼道正常穿过装置。需要清理时,用一根长杆穿过主拦污网上面的把手,另一根长杆穿过其余两个把手,将装置抬高。套管离开固定杆后,操作长杆将装置向主拦污网方向倾斜,将装置里面的水排出。操作长杆将装置向一侧河岸倾斜,清理装置后,操作长杆将装置放回原位,撤出长杆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同时拦截河流内的漂浮污染物和泥沙;
2、本发明将悬浮污染物集中于底板,定期将装置抬出水面清理,克服了传统拦污栅污染物淤塞在拦污栅上以及沉沙堰中难以清理的弊端,且安装拆卸方便;
3、安装有鱼道,可保证鱼群洄游的正常进行,保护了河流的生态多样性;
4、造价低廉,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止水带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清理时长杆插入把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仓储费用结算方法
- 下一篇:底轴自驱动翻板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