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胶流道及其CRN喷头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248.0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0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邓云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纳药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胶流道 及其 crn 喷头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胶流道及其CRN喷头模具。
背景技术
为防止小孩子在吸食瓶装药液时倒吸的发生,现设计了一种CRN喷头,该CRN喷头在按压时,不能一次按压到底,需要中程旋转一定角度之后才能继续下压。针对上述新型的CEN喷头设计了一种注塑模具,由于在注塑过程中,注胶点到各个模具工位需要经过一定的行程,如果行程不同,会导致因时间误差导致注塑产品的质量不均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胶流道及其CRN喷头模具,其解决了目前注塑流道设计不合理导致注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胶流道,其包括:中心注胶点,以及由所述中心注胶点向四周延伸的若干个进胶行位,其中,所述的进胶行位终点末端与中心注胶点的行程相同。
其中,所述的进胶行位沿中心注胶点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的进胶行位的数目为二。
其中,所述的进胶行位包括:第一行程流道,所述第一行程流道的一端连通于中心注胶点,另一端连通于第二行程流道,所述的第二行程流道为“T”字型,所述第一行程流道的另一端连通于“T”字型第二行程流道的中间。
一种CRN喷头模具,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注胶流道。
其中,包括:支撑底板,可沿所述支撑底板伸缩的推拉板,连接于所述推拉板上的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的用于固定注胶流道的注塑板,以及与所述注塑板配合形成模孔的顶板,其中,所述的推拉板上设有一内模头,所述内模头与模孔共同形成CRN喷头模型。
其中,所述的注塑板上还设有至少一对限位模板,所述限位模板可沿注塑板横向滑动,且边缘处设有缺口,当一对限位模板靠拢时,在接缝处由所述缺口形成一闭合的模孔;当一对限位模板拉开时,由所述推拉板向前推动固定板上的内模头以顶掉注塑成型的CRN喷头。
其中,所述的模孔之间还设有相互连通的冷却液通道。
其中,所述的模孔的数目为八,且以中心注胶点为中心每组四个模孔直线分布,所述进胶行位的末端分布于距离中心注胶点最远端模孔与次远端模孔之间以及距离中心注胶点最近端模孔与次近端模孔之间以使中心注胶点到达各个模孔的行程相同。
其中,所述注塑板上还设有顶针用以在开模时切断注胶行位的末端与所述内模头、模孔共同形成CRN喷头模型的型腔的连接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注胶流道及其CRN喷头模具,其通过设计一种沿中心注胶点为中心对称的注胶流道,使中心注胶点到达各个模孔的行程相同,从而保证在CRN喷头注塑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品质相同,提高了成品率,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CRN喷头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CRN喷头模具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CRN喷头模具的注塑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CRN喷头的顶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先参阅附图4和附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注胶流道41,其包括:中心注胶点410,以及由所述中心注胶点410向四周延伸的若干个进胶行位(在本实施例中为411和412,以下仅以411为例进行描述说明),其中,所述的进胶行位411终点末端与中心注胶点的行程相同。上述的中心注胶点为外部注胶机与注塑模具的连接点,塑胶由此中心注胶点开始同步流向模孔工位。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进胶行位411是分布于同一平面内,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由中心注胶点410向四周立体延伸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胶行位411与412沿中心注胶点410中心对称,以保证各进胶行位411与412行程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胶行位的数目为二,分别为进胶行位411与进胶行位4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纳药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纳药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