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边圈及具有其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0018.4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3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孙瑞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边圈 具有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边圈及具有其的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车身冲压件材料愈来愈多的采用了高强度板。由于高强度板的屈服强度远高于普通钢板,模具的压边力也相应的比普通钢板成倍增长,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压料面的拉毛现象。目前采取的应对措施为在压边圈上增加锻件镶块,锻件镶块的高硬度表面可以避免压料面的拉毛。
但拉延过程中,板料向模具的内部流动会给镶块带来向模具内部移动的摩擦力,镶块就会受到摩擦力的带动而向模具内部移动,导致压料面精度和模具强度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边圈,该压边圈的镶块克服了板料向内侧流动时施加给镶块向内的摩擦力,避免镶块朝向内侧移动,保证了镶块的压料精度和模具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压边圈的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边圈,包括:压边圈本体;镶块,所述镶块包括:开角镶块和闭角镶块,所述开角镶块和所述闭角镶块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开角镶块和多个所述闭角镶块交替设置在所述压边圈本体的工作面上;其中所述开角镶块的两个边界形成的夹角朝向所述压边圈本体的内侧,所述闭角镶块的两个边界形成的夹角朝向所述压边圈本体的外侧,所述开角镶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压边圈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边圈,通过将镶块设置为开角镶块和闭角镶块且将开角镶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压边圈本体上,使得镶块克服了板料向内侧流动时施加给镶块向内的摩擦力,避免镶块朝向内侧移动,保证了镶块的压料精度和模具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边圈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边圈本体具有彼此正交的第一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所述开角镶块包括:第一开角镶块和第二开角镶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开角镶块具有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所述第一边界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朝向所述压边圈本体的内侧,所述第二边界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朝向所述压边圈本体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边界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二边界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满足:4°≤α≤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开角镶块具有第三边界和第四边界,所述第三边界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朝向所述压边圈本体的内侧,所述第四边界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朝向所述压边圈本体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边界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第四边界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β满足:4°≤β≤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角镶块与所述压边圈本体通过安装键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角镶块上具有第一键槽,所述压边圈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键槽正对的第二键槽,所述安装键分别与所述第一键槽和所述第二键槽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边圈本体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用于对多个所述镶块进行定位。
一种模具包括上述的压边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具有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压边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边圈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边圈本体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压边圈100,
压边圈本体110,定位凸起111,第一中心线101,第二中心线102,第一工作面103,第二工作面104,
镶块,
开角镶块121,第一开角镶块121a,第一边界105,第二边界106,第二开角镶块121b,第三边界107,第四边界108,
闭角镶块122,
安装键13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00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叶片压制胎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板金冲压的五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