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降解虚拟造瘘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9837.7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6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时林森;朱孝成;邵永;沙索友;李超;孟松;王辉;姚立彬;洪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A61F5/449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虚拟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虚拟造瘘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虚拟造瘘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吻合口漏是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波动于3.5%~13.7%,平均发生率在10%左右。一旦发生吻合口漏,那么就需要重新手术,这对病人的康复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为了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减少医患纠纷,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采用预防性造瘘术,其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但其有造口感染,坏死,脱垂、造口回缩、造口旁疝或造口旁瘘、造口狭窄、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可能,且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难以适应性,需再手术回纳,增加住院费用。但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有90%的病人是不会发生吻合口漏的,因此这种做法对90%的病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不仅增加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还对这90%的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针对这一问题,医界又提出一种做法——虚拟回肠造瘘,直肠癌术中将末端回肠放置在腹壁上,如果发生了吻合口漏,就在预防性肠管旷置处实施回肠造瘘;若无吻合口漏发生,就在预防性肠管旷置处将小肠放回腹腔中即可。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避免了相当大一部分不必要的造瘘,因而减少患者身体及精神负担,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但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发现下列情况:(1)当吻合口漏发生需要造瘘时,小肠分离及拖出都存在困难,局麻下无法完成手术。(2)在术后两周未发生吻合口漏还纳小肠时,旷置肠壁已于腹壁之间广泛粘连,分离过程中极易导致肠管损伤,且手术需要全麻。由于上述情况,这种方式并没有使患者真正受益,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人之前申请了预防性回肠造瘘保护装置,解决了小肠和腹壁粘连的,但是受回肠造瘘保护装置的影响,患者小肠会受装置挤压而导致梗阻,回肠造瘘保护装置主体有可能会发生翘边而伤害患者肠壁,固定腹壁固定部分容易发生脱落,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解虚拟造瘘辅助装置,防止小肠和腹壁黏连同时不会出现梗阻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降解虚拟造瘘辅助装置,包括主体和小肠固定带,小肠固定带设置在主体的端部,还包括腹壁固定带,腹壁固定带的中心通过芯轴与主体的一面连接,主体为椭圆形且主体为网格状,椭圆形两长轴端方向各设置有小肠固定带,腹壁固定带的两端边缘为圆弧形状,主体和小肠固定带的材料为可降解糖酸聚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腹壁固定带有两条,两条腹壁固定带中间通过连接带连接并通过芯轴与主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体在非使用状态下两短轴方向向着腹壁固定带设置相反的方向卷曲。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椭圆形主体两长轴端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小肠固定带,与小肠固定带水平位置相同的主体上开设有两个穿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孔边缘为锯齿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有独立腹壁固定带,能与腹壁固定牢固;腹壁固定带的中心通过芯轴与主体的一面连接,可360°旋转,防止压迫肠管、肠扭转等情况发生;主体为椭圆形且主体为网格状,椭圆形,与肠管贴合更为确切;两长轴端方向各设置一对小肠固定带,随肠管直径长度可调,防治压迫造成肠管缩窄;装置主体和小肠固定带的材料为可吸收糖酸聚合物,在90-110天左右可自行降解,无需再次手术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腹壁固定带,2、主体,3、小肠固定带,4、芯轴,5,连接带,6、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2和小肠固定带3,小肠固定带3设置在主体2的端部,还包括腹壁固定带1,腹壁固定带1的中心通过芯轴4与主体2的一面连接,主体2为椭圆形且主体2为网格状,椭圆形两长轴端方向各设置有小肠固定带3,腹壁固定带1的两端边缘为圆弧形状,主体2和小肠固定带3的材料为可降解糖酸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9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
- 下一篇:造口周围负压吸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