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理透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9818.4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5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崔淙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淙源 |
主分类号: | G09B23/22 | 分类号: | G09B2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透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实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理透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常常会使用一些教学仪器来做模拟实验,使其学生能更加直观的观测到所产生的一系列现象,以便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涩及抽象知识的教学,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能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能让学生更快的接受及吸收其原理,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物理透光装置是其中一种教学实验仪器,同样以其直观的实验方式将其展示,但是一般的物理透光装置存在着些许不足,例如专利号为201420780553.9的专利,包括光学透光板,光学透光板靠近一侧面处安装有发光体,发光体固定在光学透光板上,发光体顶部设有投影板,投影板与发光体之间可拆卸连接,发光体内侧面上设有测距尺,虽然可快速的对发射光源、凹凸镜和成像屏幕进行安装及调节,从而便于对成像原理进行更好的演示,但是透光装置在调整与使用的学生实验中,通常一个实验室内有多个光源同时点亮、多台透光装置同时实验,实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杂光干扰,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并且给实验测量带来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透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理透光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平台和透光装置,所述支撑底座的顶端安装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顶端安装有透光装置,所述支撑平台的正面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内侧安装有燕尾槽滑杆,所述燕尾槽与燕尾槽滑杆配合相连,所述燕尾槽滑杆的外侧安装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转动凹板,所述转动凹板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二连接杆相连,所述转动凹板的顶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调节外筒,所述调节外筒通过第三螺栓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所述调节外筒的顶端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左侧安装有遮光调节装置,所述遮光调节装置包括转动套环,所述转动套环与第三连接杆套接,所述转动套环的左侧安装有第二转动凹板,所述第二转动凹板的内腔安装有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凹板通过连接轴与转动杆相连,所述转动杆的左侧安装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通过第二螺栓与转动杆相连,所述转动环的左侧安装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左侧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腔安装有配合板,所述安装板与配合板配合相连,所述配合板的左侧安装有遮光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的右侧中心位置安装有指针,所述支撑平台的右侧安装有量角器,所述支撑平台通过第二连接轴与量角器相连,所述支撑平台的底端右侧安装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二转动环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转动环通过第四螺栓与第二调节杆相连,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右侧与量角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安装有吸盘。
优选的,所述遮光板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拓展板,所述遮光板与拓展板配合相连。
优选的,所述拓展板的外侧安装有限位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物理透光装置,通过燕尾槽与燕尾槽滑杆配合相连,推动调节块可以使燕尾槽滑杆在燕尾槽内滑动,可以调节遮光调节装置的位置,通过松动第三螺栓可以使第一连接杆在调节外筒内滑动,可以调节整体的高度,通过松动第一螺栓可以使第二连接杆在转动凹板内转动,可以调节第一连接杆的角度,通过转动套环与第三连接杆配合相连,可以使转动套环在第三连接杆上转动,可以调节遮光板的位置,通过连接轴可以使转动杆在第二转动凹板内转动,通过松动第二螺栓可以使转动杆在转动环内转动,可以调节遮光板的角度,通过安装板与配合板配合相连,推动遮光板可是配合板在安装板内滑动,可以调节遮光板前后的位置,也可以拆卸下来,方便更换和携带,通过遮光板可以遮挡光线,可以根据光线的方向进行相对应的调节,有效遮挡射向观察者方向的干扰光线,避免透光装置实验中的光线误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遮光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燕尾槽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淙源,未经崔淙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98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电厂低真空供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网循环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