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置敷翼的护套型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9083.5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6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1 | 代理人: | 陈如涛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护套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套型留置针,特别是一种外置敷翼的护套型留置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留置针有一些类型留置导管组件带有敷翼,此时敷翼与导管座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构造。而这类留置针如果是带有护套的留置针,特别是采用单侧槽缝护套配置的留置针,为了收纳敷翼与导管座的接合部,护套主体必然需要非常宽大或粗大,如此对临床使用操作会显得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护套主体尺寸较小、从而方便临床操作的外置敷翼的护套型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外置敷翼的护套型留置针,包括穿刺组件、含有导管座的留置导管组件、护套3和敷翼,其组成要点在于:敷翼相对留置导管组件分立构造,或者与导管座活动连接而为活动敷翼,进行穿刺准备而往前推动露出护套外的导管座前段穿入敷翼套接腔并完成与导管座的扣接,或者与外露在护套外的附件连接而为附接敷翼,此附件底部穿过护套上的槽缝与导管座连接。
这样,在装配时就可以将敷翼设置于护套外,不占用护套内腔,这样可令护套主体变细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关于活动敷翼有如下的优选:
活动敷翼由中央的管套和分置在管套两侧的翼片组成,套接腔位于管套内腔。
在留置针主体装配完成后,将活动敷翼插接在护套前端。
这样,既方便分立的敷翼与留置针主体的随附,同时,整只留置针的形态也比较紧凑。
活动敷翼的管套后端设置成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插接爪,此插接爪插接在护套前端的内腔中。
插接爪便于实现圆周方向的弹性形变以利插接。
活动敷翼与导管座扣接的扣接装置最好对称分布在导管座两侧。
活动敷翼的管套上制造有扣孔,导管座的对应处设置有与该扣孔卡扣的凸卡。
这种扣接最好应设置成反向止脱的单向扣接装置。具体到本扣孔-凸卡装置,该凸卡设计成前端呈便于插入的楔形,后端成可以反向止脱的垂立形或反钩形。
管套套接腔形状与对应的导管座前段的插接部分形状共轭,最好均呈一种便于插套连接的锥形。
管套顶部开设有贯穿的观察窗口,插接在套接腔中的导管座对应部分裸露在此观察窗口中。
这样,便于对留置操作的回血进行观察。
此观察窗口同时适合作为扣孔-凸卡装置中的扣孔,其后边缘适合与导管座上的对应凸卡卡扣连接。
关于附接敷翼有如下的优选:
使用附接敷翼时,护套上具有槽缝,此槽缝可以是单侧设置,也可以是双侧设置,现有技术中多有这种单侧槽缝或双侧槽缝的护套。利用这种槽缝,专设一种附件连接位于护套外的敷翼和护套内的导管座后者与导管座固接的其他构件(例如加药口装置)。加药口装置一般包括加药口主体以及防尘帽。
优选的一种方案是:
附接敷翼由两侧的翼片以及两翼片与一种连接片连接的接合部组成,上述两翼片和接合部以及连接片一体构造,接合部呈竖立状态以上下连接高低不一的连接片和翼片,连接片的中部与加药口主体连接。
这样,附接敷翼相对加药口装置的加药口主体固定。而在留置作业时,敷翼是相对导管座悬空,二者不触接。
优选的另一种方案是:
附接敷翼呈一种Ω形,由中央的倒U形管套和分置在管套两侧的翼片以及连接管套和翼片的两侧接合部组成,倒U形管套具有底部开口的内凹腔,内凹腔型面与其所扣合的导管座对应部型面相仿,此附接敷翼通过一种连接片与加药口主体连接,接合部呈竖立状态以上下连接高低不一的连接片和翼片,连接片的中部与加药口主体连接,此连接片上横断设置有便于此连接片折叠翻转的折叠槽缝,此折叠槽缝位于加药口主体和附接敷翼的接合部之间,留置针主体装配完成后,附接敷翼以折叠翻转向上的姿态位于护套外,完成穿刺准备后,附接敷翼以折叠翻转向下的姿态扣合在裸露在护套外的导管座上。
连接片上设置便于折叠翻转的折叠槽缝,现有技术中常见,一般在具韧性塑胶材料上都易实现。这里不赘述。
这种方案,在留置作业时,敷翼与导管座贴附在一起。
上述两种优选方案可以进一步优选为:
与加药口主体连接的连接片中部呈一种圆环,此圆环以机械配合方式套装在加药口主体上。
上述两种优选方案可以进一步优选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90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瓶套装置
- 下一篇:心脏负荷过大输血速度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