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壳的风冷装置及核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8498.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8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盛选禹;张志擎;王亮君;葛云贵;刘传;孙嘉琦;殷世聪;徐雅晨;邵荣;郭豹;孔文文;王鑫磊;成昱旻;凌晨;尹娇妹;艾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15/12 | 分类号: | G21C15/1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风冷 装置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ADS系统安全壳的风冷装置及具有其的核设施。
背景技术
铅基堆在核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铅基堆放置在安全壳内部,在反应堆运行时要对安全壳进行冷却,将安全壳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壳体温度发生过热,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安全壳的风冷装置,以解决铅基反应堆的安全壳的冷却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全壳的风冷装置,包括空心的环体,所述的空心为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内设置有环形的隔板,隔板将换热通道分为相互独立的外换热通道和内换热通道,环体远离轴心的外侧壁上固接有与外换热通道连通的气体通道外管,所述气体通道外管内部设置有气体通道内管,气体通道内管的外管径小于气体通道外管的内管径,气体通道内管与气体通道外管之间留有空隙,气体通道内管的一端固接在隔板的外侧壁上,气体通道内管与内换热通道连通;
所述外换热通道和内换热通道通过U型结构的冷却管连通形成换热回路,冷却管的一端穿过环体的下侧壁后伸入外换热通道内,冷却管的另外一端穿过环体的下侧壁后伸入内换热通道内,冷却管设置有若干个,冷却管在环体的下侧壁上围绕着环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通道内管与气体通道外管的轴线平行,气体通道内管与气体通道外管的轴线分别与环体的轴线垂直,气体通道内管在气体通道外管内偏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下端固接有环形的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固接在换热通道内壁上,位于外换热通道内的第一加强板上固接有两个与其垂直的第二加强板,两个第二加强板的中部固接有与第一加强板平行的第三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的自由端与隔板位于外换热通道内的侧壁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加强板的数量为四个,第三加强板围绕着隔板位于外换热通道内的侧壁对称分布,相对应的第二加强板的数量为八个。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的两个平行部分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热的保温棉,所述保温棉通过水平支撑和竖直支撑固定在冷却管的两个平行部分之间,水平支撑设置在靠近冷却管下端的两个平行部分之间,水平支撑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管的两个平行部分的相对的侧壁固接,保温棉的下端固接在水平支撑上,保温棉的上端固接在环体的下侧壁上,竖直支撑的一端与水平支撑固接,其另外一端与环体的下侧壁固接,保温棉的侧端面固接在竖直支撑上。
进一步的,所述环体的上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沿着环体的上侧壁均匀分布的第一人孔,所述环体的没有设置第一人孔的上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用于放置在役检查通道的U型槽。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通道内管与气体通道外管的数量分别为四个,气体通道内管与气体通道外管沿着环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伸入内换热通道内部的端部与内换热通道的内部底壁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环体设置在安全壳的侧壁上部,所述冷却管的最下端与安全壳的最下端齐平。
一种核设施,包括上述的安全壳的风冷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壳的风冷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用于安全壳运行过程中的冷却,降低壳体的温度,使安全壳余热能够正常散发,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安全壳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壳系统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壳系统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壳与压力容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冷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中图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冷装置的主视图,图b为图a中I处的放大图,图c为图a中的I I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换热通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冷装置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壳与风冷装置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力容器与堆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力容器与堆顶装置的轴线处的纵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未经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8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板用加工输送线
- 下一篇:一种芳纶输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