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瘫偏瘫行走康复训练平衡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88072.5 | 申请日: | 2017-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韩莹波;李金秋;张贺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2103 | 代理人: | 郭耀辉 |
| 地址: | 13001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瘫 偏瘫 行走 康复训练 平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脑瘫偏瘫行走康复训练平衡杠。
背景技术
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很多的脑瘫偏瘫训练装置不断增多,但是大多数的训练装置都比较单一,不具备上半身的扶握结构,而且没有保护装置,训练者很可能在训练过程中因腿部支撑力量不足而摔倒,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脑瘫偏瘫行走康复训练平衡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瘫偏瘫行走康复训练平衡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脑瘫偏瘫行走康复训练行走平衡杠,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部安装有平衡块,所述底座顶部四角处安装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内穿插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固定杆顶部螺接有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移动杆中部穿插有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顶部螺接有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移动杆上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焊接有平衡杠,所述平衡杠外壁移动安装有套筒,且左端套筒侧壁两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顶部内侧壁开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底部与弹簧一端焊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钢球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内穿插有第三移动杆,且第三移动杆伸出端焊接在右端套筒侧壁上,所述第三移动杆外侧壁上均匀开设有与钢球配合的第二盲孔,所述套筒顶部焊接有圆环,所述第二固定杆和第三移动杆外壁上设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垫,所述保护垫四角处缝合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与扣环底部缝合。
所述扣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底部焊接有套环,所述本体右端上铰接有档扣。
所述平衡杠外壁套有橡胶套,且平衡杠的直径小于套筒内径。
所述平衡杠两端均焊接有限位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家属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和体重调整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杆在第一固定杆上的位置,完成高度调节,调整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杆在第一移动杆上的位置,完成宽度调节;其次将使用者扶上本实用新型,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穿过使用者腿部并安装在第二固定杆和第三移动杆上;最后使用者将自己的胳膊伸入圆环内,通过移动套筒在平衡杠上的位置,即可进行腿部行走功能的训练,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使用者的作用,防止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摔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在平衡杠上安装有套筒,在套筒上焊接有圆环,使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胳膊伸入圆环内,防止因上身运动很难支配无法完成训练,解决了大多数的训练装置都比较单一,不具备上半身的扶握结构的问题,通过在第二固定杆和第三移动杆上安装保护装置,防止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因腿部支撑力量不足而摔倒,解决了没有保护装置,训练者很可能在训练过程中因腿部支撑力量不足而摔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杆和第三移动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扣环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80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