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沥青再生滚筒粘料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7940.8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6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焦信信;刘卫士;王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B08B9/09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再生 滚筒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型属于沥青再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再生滚筒粘料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时,由于沥青难以单独分离出来,沥青的再生只能在混合料的再生过程中完成。目前厂拌热再生对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处理时主要使用滚筒。由于旧沥青混合料加热后具有粘性,虽然仍能形成料帘,但叶片和滚筒壁夹角间会出现严重的积料现象,影响叶片的扬料能力;同时,积料长时间受热致使其老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再生滚筒粘料的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叶片和滚筒壁夹角间出现的积料现象,影响了叶片的扬料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沥青再生滚筒粘料的处理装置,包括加热滚筒和空气压缩管道,所述空气压缩管道设置在加热滚筒的外侧,其中,所述空气压缩管道上设置有若干个空气压缩管道支路,所述空气压缩管道支路设置在加热滚筒的内侧壁上,且沿其轴向方向布置,同时,所述空气压缩管道支路上开设有若干个压缩空气喷口,所述压缩空气喷口开设在加热滚筒上的叶片处。
优选地,所述若干个空气压缩管道支路均通过单通道旋转接头与空气压缩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每个空气压缩管道支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该支路空气流通的滚轮式机控换向阀。
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管道上安装有撞块,所述撞块与滚轮式机控换向阀之间设置为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缩空气喷口上安装有急速供气阀,所述急速供气阀包括固定节流口和供气阀门。
优选地,所述叶片阵列式布置在加热滚筒的内侧壁上,同时,所述空气压缩管道支路设置在相邻两列叶片之间。
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管道与加热滚筒同轴布置。
优选地,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烟箱,所述加热滚筒和空气压缩管道均设置在烟箱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沥青再生滚筒粘料的处理装置,采用气动技术清除积料,具体是在加热滚筒内侧壁上布置空气压缩管道支路,同时通过将压缩空气送至压缩空气喷口处,当喷口处存在粘结积料时利用空气压力将其吹落,彻底解决了筒体内壁的粘料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施后,清洁效率高、能保证滚筒本体的稳定运行,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通过单通道旋转接头将支路与空气压缩管道连接,使得压缩空气不能逆流,同时,使得支路能够随加热滚筒相对空气压缩管道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通过空气压缩管道上的撞块和滚轮式机控换向阀之间的配合,来控制支路上压缩空气的流通,同时,通过急速供气阀来控制喷口处压缩空气的流通,既解决了各喷口的不同步加压问题,又减少了有压气体的浪费。
进一步的,将空气压缩管道与加热滚筒同轴布置,达到了处理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节省空间的目的。
进一步的,将空气压缩管道设置在烟箱内,达到防尘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A-A方向剖视图;
图3是压缩空气流通示意图;
其中,1、加热滚筒 2、空气压缩管道 3、烟箱 4、单通道旋转接头 5、滚轮式机控换向阀 6、撞块 101、叶片 201、空气压缩管道支路 202、压缩空气喷口 203、急速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沥青再生滚筒粘料的处理装置,本处理装置是利用气动技术实现再生滚筒内粘结积料的自动清除。
该处理装置包括加热滚筒1、空气压缩管道2和烟箱3,其中,所述加热滚筒1设置在烟箱3内,所述空气压缩管道2设置在加热滚筒1和烟箱3之间,进一步的,为了达到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节省空间,所述空气压缩管道2与加热滚筒1同轴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滚筒1内侧壁阵列式布置有若干个叶片101,所述相邻两列叶片101之间设置有空气压缩管道支路201,且所述空气压缩管道支路201沿加热滚筒1的轴向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压缩管道支路201上安装有若干个压缩空气喷口202,且所述压缩空气喷口202设置在叶片101处。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空气喷口202上安装有急速供气阀203,其中,所述急速供气阀203包括固定节流口和供气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7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公路施工拌合机
- 下一篇:沥青混凝土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