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7719.2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0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戴然;彭建和;沈龙;张杨;陈兆勇;阮剑;侯高峰;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弹 登高 作业 携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属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回弹仪的基本原理是用弹簧驱动重锤,重锤以恒定的动能撞击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接触的弹击杆,使局部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转化为重锤的反弹动能,当反弹动能全部转化成势能时,重锤反弹达到最大距离,仪器将重锤的最大反弹距离以回弹值(最大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的名义显示出来。
现常用的ZC3-A型回弹仪用于检测10-60Mpa范围内的砼抗压强度,系统标准能量为2.207J,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中型回弹仪并由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混凝土回弹仪》(JJG817-93)及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主编单位-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监制。ZC3-A型回弹仪具有轻便、灵活、价廉、不需电源、易掌握、按钮采用拉伸工艺不易脱落、指针易于调节摩擦力,是适合现场使用的无损检测的首选仪器。但是,在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中,对梁类较高构件的检测,需要借助梯子等设施进行登高检测;而在登高过程中,由于持握回弹仪,只能单手攀登梯子,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包括主保护套、圆柱形副保护套和带有旁开扣的腰带,所述主保护套包括圆柱形第一套体和圆台形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套体的尾端封闭且第一套体的首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的内部设置有圆台形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套体的首端敞开且第二套体的尾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尾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体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尾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套体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的尾端与第一套体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副保护套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三容纳腔,所述副保护套的首端封闭且副保护套的尾端敞开,所述副保护套尾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套体首端的内径,所述副保护套的尾端与第二套体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主保护套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进出口,进出口处固设有第一拉链,第一拉链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套体的首端,第一拉链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套体的尾端;所述腰带的一端与第二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腰带的另一端与第一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套体的外壁固设有最少一个附件袋,附件袋的袋口固设有第二拉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套体的内壁固设有多根减震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副保护套和第二套体之间设置有尼龙搭扣,尼龙搭扣包括尼龙绒带和尼龙钩带,所述尼龙绒带的背面与副保护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尼龙钩带的背面与第二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不但能有效对回弹仪进行防护,提高回弹仪的使用寿命,而且检测人员利用该携带装置携带回弹仪进行登高作业,安全性高,有效保证了工地中的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保护套和副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未经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7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