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7322.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飞;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7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模具 主流 道顶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铸件的模具脱模步骤如下:当动模开模板在机台开模力作用下开启时,带动定模B板也向动模开启侧移动,当定模B板移动到限位卡隼终端时,定模B板在限位卡隼的卡滞作用下停止移动,主浇口及主流道被卡滞在定模B板上,动模板在机台开模力作用下继续移动,此时产品也随定模板一起移动,到一定位置时,产品上的支浇口被从主流道上拔断,此时主流道及主浇口仍卡滞在定模B板里,然后采用手工取出此主流道和主浇口的方式,手工取件的方式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人力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其可将卡滞在定模B板内的主流道和主浇口从模具的定模A板和定模B板间的缝隙中脱出,完成主流道和主浇口的自动出模,从而改善传统的手工取出此主流道的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所述复合流道模具包括动模板、定模A板、定模B板和限位机构,所述定模B板内设置用于容纳顶杆压板和顶杆固定板的顶板型腔,所述顶杆固定板上安装顶杆,所述顶杆压板的一侧设置顶杆压块,所述顶杆压板和顶杆固定板上设置贯通的第一顶板拉杆孔,所述定模A板设置与第一顶板拉杆孔配套的贯通的第二顶板拉杆孔,在所述第一顶板拉杆孔和第二顶板拉杆孔内穿过顶板拉杆,所述顶板拉杆的两端进行固定。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优选地,所述顶板拉杆的两端的固定方式为螺帽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板拉杆孔和第二顶板拉杆孔的数量均为4个。
优选地,所述定模A板内部固定安装主流道模板,所述主流道模板上设有与产品支浇口连通的主流道型腔,所述主流道型腔内部为主流道和主浇口;所述定模A板上还设置与所述定模B板活动连接的导柱和安装所述顶板拉杆的第二顶板拉杆孔。
优选地,所述导柱的数量为4根。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模板采用螺丝固定在定模A板内部,所述螺丝的数量为4个。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由限位卡隼和限位销组成,所述限位卡隼固定安装在所述定模A板上;所述限位卡隼开设长形孔,远离所述定模A板的长形孔的端部为限位卡隼终端,所述限位销穿过所述限位卡隼上的长形孔并被固定在所述定模B板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卡隼和限位销的数量均为4个,所述复合流道模具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2个。
优选地,所述限位卡隼采用用螺丝固定在所述定模A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适合复核流道及多点浇注模具的主流道及主浇口的自动出模,其顶出与开模同步进行,缩短了手动取件的时间,提到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结构简单,代替了传统的手动取出流道或使用昂贵的机械手夹取流道的作业,降低了设备成本及人工成本;同时精巧的机构设计减小了模具尺寸,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含有主流道顶出机构的复合流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复合流道模具中定模A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复合流道模具中定模A板和定模B板之间的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刨切);
图4是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的第一阶段开模运动的剖视图;
图5是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的第二阶段开模运动的剖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动模板1、定模A板2、主流道模板21、产品支浇口22、主流道型腔23、导柱24、第二顶板拉杆孔25、主流道26、主浇口27、定模B板3、顶杆压板31、顶杆固定板32、顶板型腔33、顶杆34、顶杆压块35、第一顶板拉杆孔36、顶板拉杆37、螺帽38、限位机构4、限位卡隼41、限位销42、长形孔43、限位卡隼终端44、产品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7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高压隔离开关布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模块组合式高压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