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镂空排污式蹲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7229.2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7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其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康洁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D11/04 | 分类号: | E03D11/04;E03D1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成艳,黄书凯 |
地址: | 40218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镂空 排污 式蹲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镂空排污式蹲便器。
背景技术
蹲便器是指使用时以人体取蹲式为特点的便器。蹲便器的结构通常包括一长条形的池体,池体一端的底部设有排污孔,排污孔下端连通有存水弯,存水弯连通有连接下水管道的排污管。现有的蹲便器中,存水弯为箱体状,该箱体的上端被池体的下端覆盖,箱体上端的一侧与池体连通,箱体上端的另一侧与排污管连通,且箱体与排污孔的连通处低于箱体与排污管的连通处,箱体与池体之间没有空腔,两者是无缝连接。由于排污孔和排污管均连通于箱体的上端,且箱体与排污孔的连通处低于箱体与排污管的连通处,因此,根据连通器原理,若存水弯内的水停止向下水管道内排放时,排污孔内仍然有液柱,形成水封,避免下水管道内的臭味散发出来,起到防臭的作用。
然而,现有的蹲便器中,存水弯呈箱体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当向存水弯内充入水时,由于箱体式存水弯与池体底部之间的空间较大,污物容易在该空间内打旋,在水流的作用下容易直接向上运动,被池体的底部阻挡,而难以进入至排污管内排走,造成存水弯内的污物积聚、滞留,最后腐烂,、发臭,甚至会导致堵塞。且为了尽可能多地将污物排走,必须使用大量的水,耗水量大。
2、由于箱体空间较大,冲水时,无法保证整个存水弯内的水均形成水流,如上述所言,水和污物容易在存水弯内打旋徘徊,从而导致存水弯内的水难以得到完全的更换,而存水弯内的水长时间得不到更换亦容易导致发臭。
3、污物随水从排污管排走后,存水弯内的液面下降,由于箱体式存水弯空腔较大,需要补充较多的水才能形成水封,耗水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镂空排污式蹲便器,以解决现有蹲便器容易造成污物积聚以及耗水量大的技术问题。
本方案中的镂空排污式蹲便器,包括池体,池体的一端底部设有排污孔,池体的下端设有与池体分隔的存水弯,存水弯与排污孔连通,存水弯远离排污孔的一侧上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存水弯包括存水管和排水管,存水管与排污孔连通,排水管倾斜设置,排水管的上端与排污管连通,排水管的下端与存水管的底端连通,排水管、存水管与池体底端之间形成一个与外界相通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存水弯包括存水管和排水管,两者的下端连通,存水管、排水管和池体底部共同形成一个镂空状的三角关系,结构稳定,该三角之间的空腔还可以放置支撑物,用于支撑整个池体,加强整个蹲便器的强度。存水管用于接纳从排污孔处掉落的污物,再在水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将污物通过排水管排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1、存水管和排水管形成一个水流通道,该水流通道横截面积比较窄,冲水时,水流会带着污物沿着该水流通道流动,将污物顺着水流通道冲走,而不会给予水或污物在存水弯内打旋、徘徊的机会,避免了因水或污物打旋、徘徊而导致的污物在存水弯内积聚、滞留而腐烂、发臭。而且,一次冲较少的水即可将污物冲走,耗水量少。
2、由于冲水时,水流能贯通整个存水弯,新冲入的水会把上一次存留的水冲走,使得存水弯内的水处于高频率更换的状态,避免存水弯内的水因长时间得不到更换而导致发臭。
3、由于排水管和存水管的底端连通,而相对于现有的存水弯而言,排水管和存水管的尺寸较小,因此,冲水完成后,只需要较少的水即能进行水封,耗水量少。
4、将存水弯设计成排水管和存水管连通的结构,向存水弯内冲入水时,排水管会充满水,从而形成虹吸效应,对污物形成一个吸力,利于将污物排走。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地,所述存水管包括上部的大径管和下部的小径管。大径管方便污物掉落至存水管内,避免污物搁置于池体底部;而小径管有利于增大水的冲击力及因虹吸效应产生的吸力。
优选地,所述大径管和小径管圆弧过渡。避免污物搁置于大径管和小径管之间的阶梯上。
优选地,所述存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连接处圆弧过渡。避免该连接处对污物形成阻挡,便于污物更顺利地进入至排水管中。
优选地,所述小径管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的管径比为1:2:1。第一管和第三管的管径小,以增大冲击力和吸力,且第三管的管径小可减少水封所需要的水量。第二管的管径大于第一管的管径,可以减少管壁对污物的摩擦力。
优选地,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的高度比为1:4:2。第二管的高度相对于第一管和第三管的要高,以较大限度地减小管壁对污物的摩擦,以利于污物被冲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康洁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新康洁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72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送笔削笔器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生态地面系统中的透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