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动力伞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6829.7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1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冯智勇;李江渝;谢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D17/34 | 分类号: | B64D17/34;B64D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81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伞;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动力伞。
背景技术
救生伞,是人们被迫跳伞使用的降落伞,它使用安全可靠、下降稳定、重量轻、体积小,在现代救生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楼道中的安全通道一直是逃生者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逃生途径,但是狭长的安全通道容易被烟雾封锁或者逃生者太多造成安全通道拥挤,容易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二次伤害,耽误逃生时间,严重威胁逃生者的生命安全;或者逃生者只能等待消防人员通过搭建云梯实施救援,搭建云梯会浪费救援时间,在云梯无法到达的高度,救援便无法展开进行,同样会威胁到逃生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降落伞方法逃生是高层逃生的重要手段,但是降落伞一般设备复杂、价格昂贵、操作繁琐,在使用降落伞的过程中,一般是将人的身体与降落伞固定在一起且人体位于降落伞的最下方,采用站立方式,舒适性差,降落时人先落地,安全性差,而且有时降落伞无法迅速打开或者有时会随风飘移无法到达准确落地点,同样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下落方向可控的双层动力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动力伞,包括伞体,所述伞体包括展开后呈半球形的伞面和正对伞面中心且设置在伞面下部的伞芯,还包括伞骨,所述伞骨内端与所述伞芯外端固定连接,伞骨外端与所述伞面外侧边缘固定连接,伞芯和伞骨用于实现伞面的展开和收拢,所述伞体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上伞体和下伞体,所述上伞体和下伞体的外侧边缘通过竖向设置的支撑杆连接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伞体和下伞体之间的转向装置和座椅板,所述转向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板的上方且上端与所述上伞体的伞芯转动连接,所述座椅板设置在所述下伞体的伞面上方且所述座椅板的侧边与所述支撑杆连接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包括上下两个正对设置的伞体,在下落时,两个伞体同时依靠空气阻力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动力伞的下降速度,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设置有伞骨和伞芯,可以方便伞面的展开与收拢;该动力伞不需充气,在危险情况下,直接下落使用,能够更好的节省逃生时间;设置转向装置和座椅板,使用者可以坐在座椅板上操作转向装置转向,使得动力伞能够准确降落到合适位置,同时座椅板设置在两个伞体的中间位置,这样降落时,下伞体先接触地面,能够更大程度的保证逃生者的安全。
作为优化,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一个风机,所述风机下表面外侧远离风口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风机上端设置有球铰,所述球铰包括上球铰和可以在上球铰内部转动的下球铰,所述下球铰的下端与所述风机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球铰上端与竖向设置的吊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吊杆的上端与所述上伞体的伞芯固定连接。
这样,使用者操纵手柄使得风机绕球铰转向,靠风机的出风方向调整动力伞的下落位置,可以更大程度的保证使用者能降落到合适位置,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而且风机上端设置有吊杆使得风机可以绕球铰实现大角度转向,并不会受到伞骨、伞芯的影响,当下降速度过快时,可以转动风机向下吹风,进一步减缓动力伞的下降速度。
作为优化,所述伞骨横向设置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伞骨沿所述伞芯周向分布设置,每个伞骨均包括一个第一套筒和一个第一实心杆,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伞芯的外侧,所述第一实心杆的内端穿过所述第一套筒的外端且可以沿所述第一套筒轴线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实心杆的外端与所述伞面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一实心杆的长度总和大于所在伞面展开时底面圆的半径。
这样,将伞骨设置为可以伸缩的形式,并且多个伞骨的内端通过伞芯连接在一块,外端都连接在伞面的下部边缘,这样可以在下落的过程中,靠风力将伞面撑开,在不需要使用时,将伞骨收拢,伞面同时收拢,可以节省占用的空间,方便使用,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一实心杆的长度总和大于所述伞面展开时底面圆的半径,可以避免风大将第一实心杆从第一套筒内拉出,损坏装置。
作为优化,所述上伞体下部设置的伞骨与所述下伞体下部设置的伞骨个数相等且在竖直方向上由上往下分别正对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上下正对设置的伞骨的外端。
这样,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伞骨外端固定连接,可以使得支撑杆与伞骨连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可以增大整个装置的强度,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同时也方便构件之间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师范学院,未经长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6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残疾人用航空座椅扶手
- 下一篇:便于发动机与发动机架安装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