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6084.4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杨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200 四川省宜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污水处理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大量中小城镇先后涌现。目前,我国的中小城镇已经发展到2万多个。中小城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尤其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污水处理问题更加突出。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城镇未建立污水处理厂(设施),大量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这不仅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和设备较多,其中的生物脱氮除磷设施多以A/O、A2/O工艺为主,生产实践已被广泛应用,技术也较为成熟。但其仍有不够理想之处,尤其对经济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乏,水质水量波动大的中小城镇来说,更是如此,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工艺流程长,运行复杂,不易操作控制与管理,抗冲击负荷能力差,且相对处理能力低,基建投资和占地面积大。另外,实际生产中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出水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结构简单,操作要求低,易于管理,能有效实现污水的过滤分离,对促进废水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依次管道连通的预处理装置、吸附装置、增压泵、过滤分离装置和回收装置,所述过滤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过滤机构和清洗机构,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增压泵连通的进水管、出水管,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网筒、以及均匀设置在滤网筒内的多个滤管,所述滤管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碳纳米内管、树脂外管,所述树脂外管上均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滤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有与回收装置连通的过滤水管,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水管、以及分别与清洗水管连通的多个喷嘴,所述喷嘴均匀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清洗水管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回收装置通过回流管分别与吸附装置、清洗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筒是由碳纤维编制而成的滤网筒,所述碳纤维表面负载二氧化钛。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还设有紫外光光照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滤管还包括环形增压片,所述碳纳米内管上还设有与环形增压片相匹配的环形槽。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源,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预处理装置、吸附装置、增压泵、回收装置、紫外光光照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上还分别设有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与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上还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使用方便,先对污水进行预处理装置和吸附装置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悬浮物,然后将污水增压通过过滤分离装置中的滤管进行过滤分离,含有大分子杂质的污水由出水管排出,滤出水透过碳纳米内管,依次经过滤孔、滤网筒和过滤水管排入回收装置,同时由于滤网筒是由具有光催化功能的负载二氧化钛的纳米纤维编制而成,在紫光光灯照单元的协作下,能有效杀菌;在壳体上设置清洗机构,通过喷嘴喷水,实现对过滤机构和壳体内壁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活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分离装置滤网筒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分离装置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分离装置滤管的剖面图;
图中,1-壳体,2-滤网筒,3-进水管,4-出水管,5-过滤水管,6-清洗水管,7-喷嘴,8-滤管,9-碳纳米内管,10-树脂外管,11-滤孔,12-环形增压片,13-紫外光光照单元,201-预处理装置,202-吸附装置,203-增压泵,204-过滤分离装置,205-回收装置,206-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杨,未经李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60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