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5983.2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6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段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正兴基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大型建筑建造前需要对施工地进行开挖基坑或基槽,为防止基坑或基槽边坡土体塌落影响施工进度和人员安全,边坡通常设有填充砼滑体来保证基坑或基槽内构筑物的安全施工。
然而,如图4所示,在边坡土体1与填充砼2的摩擦力较小时,边坡上的填充砼2也容易沿边坡产生滑移甚至倾倒,严重影响基坑或基槽内施工的安全性。现有的在基坑或基槽边坡支护工作中,对填充砼2的加固措施通常为在砼滑体内侧设置钢筋支撑架5,首先需要在填充砼2上设置预埋件,然后在基槽底部打入粗钢筋地锚,以型钢作为支撑,且需要根据情况在多个位置设置高度不等的支撑架,但是在完成施工后对这些钢筋、型钢拆除不容易,且需要耗费较大的工程量,具有周期较长,费工费时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撑结构,具有降低工程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支撑结构,包括边坡土体和覆盖于边坡土体上的填充砼,所述边坡土体内埋设有第一支撑护体,所述填充砼内埋设有第二支撑护体,所述第一支撑护体与第二支撑护体呈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第一、第二支撑护体相固定后,然后填充入填充砼并且两者相互固定,边坡土体也就能够通过第一、第二支撑护体支撑起填充砼,进而能够满足避免填充砼从边坡土体上塌落,其次第一支撑护体和第二支撑护体埋设于边坡土体和填充砼内,继而达到不用于拆卸的目的,因此具有降低了工程量的优点。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护体为向上倾斜穿设入边坡土体内的浇注桩,所述浇注桩位于边坡土体外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护体呈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注桩为直接使用混凝土浇注而成,取之方便,同时浇注桩与第二支撑护体相连接后,浇注桩能够支撑起第二支撑护体和填充砼。
作为优选地,所述浇注桩包括依次套接的混凝土桩、钢管套、混凝土夹层和钢筋笼,所述混凝土桩位于内侧,所述钢筋笼位于外侧;所述钢筋笼与第二支撑护体呈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混凝土桩、钢管套、混凝土夹层和钢筋笼浇注而成的浇注桩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满足外露于边坡土体的不容易开裂,进而更加好地支撑第二支撑护体和填充砼。
作为优选地,所述钢管套穿设入边坡土体的部分开设有若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向钢管套内注入混凝土,混凝土可以从通孔内流程并流入钢管套与钢筋笼之间,然后在两者之间凝固,最终提高使钢筋笼和钢管套都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得浇注桩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护体为钢筋架,所述钢筋架与钢筋笼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者的套接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套接结构实现了钢筋与钢筋笼之间的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套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钢筋架底部的圆台型管套,所述圆台型管套套接且固定连接于钢筋笼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型管套由套口较大的一端入到浇注桩上,滑入后浇注桩受到圆台型管套套口较小的一端的限制,从而实现钢筋架不再下滑,该套接方式安装简单、快速。
作为优选地,所述钢筋架的长度位于10~12m范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钢筋架长度过长则其重量较大,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护体的外端,会造成第一支撑护体外端的承受力较大,进而容易造成悬挂钢筋架时,第一支撑护体设置在边坡土体内的部分向上翘起,而设置在10~12m范围内则不容易发生上述现象。
作为优选地,所述边坡土体边坡面内沿其坡度方向埋设有上、下两排第一支撑护体,上、下两排第一支撑护体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护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坡土体边坡面内沿其坡度方向均匀受力,提高基坑边坡土体支撑结构支撑时的均匀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第二支撑护体的连接,在满足填充砼相对边坡土体不容易滑落的条件下,第一、第二支撑护体埋设于边坡土体和填充砼内,继而达到不用于拆卸的目的,因此具有降低了工程量的优点;同时圆台型管套套接第一支撑护体的连接方式,达到方便工作人操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用于展示圆台型管套套接第一支撑护体;
图3为第一支撑护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正兴基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正兴基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5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