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孔板专用多道上样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5399.7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8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相锋;焦子伟;杨晓绒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犁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00 | 分类号: | G01N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5000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专用 多道 上样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样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孔板专用多道上样槽。
背景技术
在微平板应用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上样,目前国外有全自动的上样器,但是价格昂贵,不能普及,国内市场上出现有单槽上样槽,但是这种上样槽对于多道移液器来说,仅适用于同样液体上样,单槽不能实现多样品上样,而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微平板都是多样品上样,这样这种上样槽就失去了优势,而市场上又没有分道上样的上样槽出现,在此情况下,研究者不得不一个样品一个样品上样,那么在这样繁琐的上样过程中由于上样时间较长,而且在上样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导致增加误差,从而让使用者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孔板专用多道上样槽,具备方便使用的优点,解决了普通的上样槽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孔板专用多道上样槽,包括上样槽本体,所述上样槽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样槽,所述上样槽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样槽内的隔板。
优选的,所述样槽底部的夹角为九十度。
优选的,所述样槽右侧与上样槽本体右侧的夹角为三十度。
优选的,所述样槽右侧与上样槽本体左侧的夹角为六十度。
优选的,所述上样槽本体的形状为棱台形,所述上样槽本体的高度为二十五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板,达到了分割样槽的效果,能够将样槽分割为多个独立的样槽,从而让每个样槽都可以装不同的样液,从而方便多道移液器同时上多个样品,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上样时间,而且能够降低在上样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从而降低误差,让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角度为九十度的样槽,达到了盛放液体的效果,能够提高进入样槽内液体的液面,防止样品量过少导致样道吸不到样品,而且非常适合在人工加样时移液器移动曲线,从而增加了灵活性,让使用者使用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样槽本体、2样槽、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微孔板专用多道上样槽,包括上样槽本体1,上样槽本体1的形状为棱台形,上样槽本体1的高度为二十五毫米,上样槽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样槽2,样槽2底部的夹角为九十度,样槽2右侧与上样槽本体1右侧的夹角为三十度,样槽2右侧与上样槽本体1左侧的夹角为六十度,通过设置角度为九十度的样槽2,达到了盛放液体的效果,能够提高进入样槽2内液体的液面,防止样品量过少导致样道吸不到样品,而且非常适合在人工加样时移液器移动曲线,从而增加了灵活性,让使用者使用来更加方便,上样槽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样槽2内的隔板3,通过设置隔板3,达到了分割样槽2的效果,能够将样槽2分割为多个独立的样槽2,从而让每个样槽2都可以装不同的样液,从而方便多道移液器同时上多个样品,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上样时间,而且能够降低在上样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从而降低误差,让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的使用。
使用时,可将液体倒入样槽2内,并通过隔板3将进入样槽2内的液体分开。
综上所述:该微孔板专用多道上样槽,通过上样槽本体1、样槽2和隔板3的配合,解决了普通的上样槽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犁师范学院,未经伊犁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53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