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厨房专用的节约型厨房残渣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5195.3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1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施淑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安县昌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266 | 分类号: | E03C1/2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厨房 专用 节约 残渣 处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房专用的节约型厨房残渣处理器。
背景技术
厨房垃圾处理器是一种现代化环保家用电器,它安装于厨房水槽下部,与排水管相连,可以即时、方便、快捷的处理所有食物垃圾,有效防止水槽的堵塞,杜绝细菌蟑螂的生长繁殖,使您拥有一个清洁温馨的厨房。厨房垃圾处理器是一种通过高速电机驱动碾磨件碾磨和粉碎食物残余物至粉末或小颗粒状而随水流下水道自然排出的清洁器具它能有效的将厨房中各种食物垃圾,如:小块猪骨头、鸡骨头、鱼骨头、蛋壳、瓜皮、果皮果核、茶叶渣、菜根叶、咖啡渣、剩饭、残羹、面包屑等等,粉碎研磨成糊浆状液体,通过管道随水自然排出,从而达到清洁环境,排除异味等效果。能减少厨房异味,减少害虫骚扰,促进家人健康。厨房垃圾处理器关键部位是高速电机、刀盘、腔体、气动开关(或遥控装置),高速电机在腔体内形成离心力,带动刀盘对灌入的食物垃圾进行快速、有效切割、击碎、研磨,将被处理垃圾研磨搅拌成直径2mm-3mm以内的细小单元。这样刀盘的材质与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传统的厨房垃圾处理器仅仅只是把厨房垃圾残羹剩饭等粉碎,粉碎成一些小的颗粒物混合着水一起流入下水道,这样虽然安全方便,却浪费了大量的粮食与食物,而且不环保,浪费的粮食在下水道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房专用的节约型厨房残渣处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厨房垃圾处理器仅仅只是把厨房垃圾残羹剩饭等粉碎,粉碎成一些小的颗粒物混合着水一起流入下水道,这样虽然安全方便,却浪费了大量的粮食与食物,而且不环保,浪费的粮食在下水道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环保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厨房专用的节约型厨房残渣处理器,包括高强度粉碎刀片、外壳体、固体分离器和电机,所述外壳体的上方设置有洗菜盆,且外壳体的左侧下方设置有接地线口,所述电机安装在外壳体的内部下方,且电机的前方设置有电机固定支架,所述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粉碎器,所述电机与粉碎器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轴承,所述高强度粉碎刀片安装在粉碎器的内部左下方,所述外壳体的内部靠近粉碎器的表面设置有隔音棉,且外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固体分离器安装在外壳体的右侧,且固体分离器的上方设置有固体残渣取出把手,所述固体分离器的右下方设置有废水出口,所述电机与外部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与固体分离器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强度粉碎刀片至少设置有十个,且十个高强度粉碎刀片分别安装在粉碎器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电机固定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体残渣取出把手与固体分离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新型厨房专用的节约型厨房残渣处理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耐用,可以把剩余的残羹剩饭随着水流一起进入粉碎器,在粉碎器内对食物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彻底,不会造成堵塞等情况,而且粉碎过后的食物残渣会在后面的过滤器中过滤,把固体与水分离开,留下的固体在做处理,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剩余固体可以作为动物饲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地线口、2-电机固定支架、3-轴承、4-高强度粉碎刀片、5-隔音棉、6-洗菜盆、7-外壳体、8-粉碎器、9-固体残渣取出把手、10-废水出口、11-固体分离器、12-电机、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安县昌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惠安县昌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51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