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摄像吸引管的管体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4566.6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6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钟鸣;岳计强;杜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康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A61M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建 |
地址: | 3115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吸引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吸引管的管体安装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摄像吸引管管体安装稳定性差等问题。包括手柄和吸引管体,手柄内设有具有管体安装通道和导线引出通道的定位套管,吸引管体一端插于手柄内且轴向向内延伸至定位套管一端的管体安装通道内,吸引管体通过定位结构定位于管体安装通道内,定位套管另一端连接有位于手柄外侧且与管体安装通道相连通的连接接头,导线引出通道倾斜设置在管体安装通道与吸引管体相连的一端外侧,且导线引出通道与管体安装通道之间形成供自吸引管体内引出的导线穿过的过线槽。优点在于:管体安装稳定性强,操作时不易产生晃动,密封性好,手柄结构紧凑,可以实现管体与不同规格的吸引设备相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摄像吸引管的管体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是人流手术量较大的国家,国外少有相关的同类产品的研究。国内市场主要还是以超声监视进行刮宫人流为主,此种人流管多为是盲吸操作,即在手术过程中无法观察到子宫内的具体情况,因此只能凭借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完成对宫腔组织的吸引过程。这种操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不仅导致受术者创伤面积大和增加痛苦,而且存在容易引起感染和/或并发症之虞;这种操作还存在吸引手术的不彻底隐患,进而引发大出血现象,并且需等待胚胎生长至合理大小即得以由医生通过吸引管触碰胚胎的手感明显后才进行吸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术者的焦虑心理压力和延长了痛苦时间。
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技术的发展,此类手术渐渐采用具有COMS模组技术的摄像吸引管来代替传统的超声波盲吸,该类产品较传统超声监视进行刮宫的同类产品在临床使用上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现有摄像吸引管体由于同时需要与负压设备和摄像外接设备相连,这样就使得摄像吸引管体后端需要设置一个体积较大的手柄用以支撑各个接头的转接,且现有摄像吸引管的管体安装时存在着:吸引管和手柄连接不牢固,操作时管体易晃动,密封性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视化人流吸引管[申请号:201420226921.5],包括中空的吸引管体,在吸引管体的前端设有摄像头组件,在吸引管体的后端固设有手柄,所述的手柄内设有具有接口的电路板,所述的摄像头组件上连接有穿设在吸引管体内的引出线,该引出线后端自吸引管体侧部穿出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包括相互扣合的两个半体,在每个半体内侧分别设有轴向延伸的隔板且当两个半体扣合时两块隔板拼合从而将手柄内部分隔成管体定位通道和电路板安装腔,所述的吸引管体设置在管体定位通道内且后端延伸至手柄外,所述的管体定位通道前端内侧和吸引管体外侧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与摄像吸引管连接的手柄体积过大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结构不够紧凑,吸引管和手柄连接不牢固,操作时管体易晃动,密封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管体安装稳定性高的摄像吸引管的管体安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摄像吸引管的管体安装结构,包括手柄和吸引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内设有具有管体安装通道和导线引出通道的定位套管,所述的管体安装通道自定位套管一端轴向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的吸引管体一端插于手柄内且轴向向内延伸至定位套管一端的管体安装通道内且所述的吸引管体与管体安装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的吸引管体通过定位结构定位于管体安装通道内,所述的定位套管另一端连接有位于手柄外侧且与管体安装通道相连通的连接接头,所述的导线引出通道倾斜设置在管体安装通道与吸引管体相连的一端外侧,且所述的导线引出通道与管体安装通道之间形成供自吸引管体内引出的导线穿过的过线槽,且所述的导线穿设于导线引出通道内。即通过设置在手柄内的定位套管来固定吸引管体,且吸引管体通过定位套管与连接接头相连,提高了吸引管体安装稳定性,同时,吸引管体内的导线由定位套管内的导线引出通道引出,这样保证了吸引组件和摄像组件不会相互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康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康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45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化工废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层流螺旋喷淋高效脱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