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4053.5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7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蒋亚平;赵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3F5/22;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回收 再利用 系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自然降雨-雨水作为一种大自然赐送给人们的自然资源,人们往往多不重视利用,在居民小区里,雨水一般都是通过径流或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甚至排入污水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重视利用雨水尤其显得重要,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用水矛盾。雨水回收再利用就是对自然降雨进行收集、处理、储存并加以利用,雨水再利用系统就是一系列的配套结构物和组装设备。现有的雨水回收系统,存在过滤效果差,雨水二次利用时水质浑浊、杂物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滤效率高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结构,包括置于地面下的预沉池、二次沉淀池、过滤池、贮存池、抽水设备和置于地面上的取水口,其特征在于:置于地面上的雨水收集管连接预沉池上端的进水口,预沉池中部设有格筛网,所述格筛网呈一侧高、一侧低的倾斜状设置,处于格筛网高的一侧下端、预沉池上设有出水口;预沉池出水口连接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上端出水口连接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为横截面为圆形的过滤池;过滤池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吸油棉层、第一活性炭过滤层、矿石过滤层、卵石过滤层和支撑滤网,在吸油棉层上端设有叶轮,所述叶轮的叶轮轴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电机通过不锈钢连杆连接过滤池内壁,电机的电源端连接市电,市电与电机之间设有开关;过滤池下端出水口连接贮存池,贮存池内设有抽水设备,抽水设备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置于地面上的取水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矿石层与卵石层之间设有第二活性炭层。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轮直径为过滤池直径的三分之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雨水进入预沉池前,首先通过格筛网筛除树叶等漂浮物,以防堵塞过滤池内的过滤网,在预沉池内,粗颗粒状污染物被沉淀清除,进入二次沉淀池后,进一步沉淀清除较细颗粒的污染物,进入过滤池后,悬浮状的细微颗粒将被彻底清除;现有技术中过滤不彻底就是因为雨水带着部分颗粒杂物进入过滤池后,颗粒杂物堆积在过滤池的过滤层表面,堵塞过滤层的缝隙,不但减缓过滤效率且过滤效果不好;本实用新型在过滤池内设有叶轮,雨水进入过滤池后,通过叶轮搅动雨水,使悬浮颗粒不在沉积,雨水经过滤层后,关闭叶轮电机,清除过滤池内的悬浮颗粒,以便下次使用;这样不但过滤效果好,且效率高。经过过滤的雨水能够达到可以再次利用的水质要求,这样已处理完成可以再利用的雨水暂时储存在贮存池内,贮存池配备抽水设备,为需要用水的部位提供动力,随时备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雨水收集管、2为格筛网、3为预沉池、4为二次沉淀池、5为过滤池、6为叶轮、7为吸油棉层、8为第一活性炭过滤层、9为矿石层、10为卵石过滤层、11为支撑滤网、12为取水口、13为抽水设备、14为贮存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根据附图1所示,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结构,包括置于地面下的预沉池、二次沉淀池、过滤池、贮存池、抽水设备和置于地面上的取水口,其特征在于:置于地面上的雨水收集管连接预沉池上端的进水口,预沉池中部设有格筛网,所述格筛网呈一侧高、一侧低的倾斜状设置,处于格筛网高的一侧下端、预沉池上设有出水口;预沉池出水口连接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上端出水口连接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为横截面为圆形的过滤池;过滤池自上到下依次设有吸油棉层、第一活性炭过滤层、矿石过滤层、卵石过滤层和支撑滤网,在吸油棉层上端设有叶轮,所述叶轮的叶轮轴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电机通过不锈钢连杆连接过滤池内壁,电机的电源端连接市电,市电与电机之间设有开关;过滤池下端出水口连接贮存池,贮存池内设有抽水设备,抽水设备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置于地面上的取水口。
在矿石层与卵石层之间设有第二活性炭层。
所述叶轮直径为过滤池直径的三分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4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大口径污水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