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挡板的双光透镜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3586.1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何红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赛尔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3/04;F21V29/67;F21V7/04;F21V5/04;F21W101/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 | 代理人: | 朱丽莎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板 透镜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前照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挡板的双光透镜模组。
背景技术
铁路机车车辆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对前照灯的照明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前照灯的照明设备,已由原来的卤素灯系统向气体放电灯照明系统转变。而LED照明技术的成熟,将会引发一场新型照明系统的革命。如采用LED作为机车前照灯的光源,这样它们的优越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这种新系统比通常使用的卤钨灯要明亮,与HID头灯的亮度差不多。
现有的铁路机车车辆有的车身较重,刹车距离较长,或者对时速要求较高的车辆,紧急制动距离较远,因此需要前照灯光照的距离较远,但是有的车身较轻,刹车距离较短,或者对时速要求不高的车辆,紧急制动距离较短,需要前照灯光照的距离较短,现有的前照灯有近光灯和远光灯之分,如专利号为201520153822.3,专利名称为低地板LED透镜组前照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近光灯或远光灯,但是并不能在同一个前照灯上同时满足机车刹车距离短和远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在同一个前照灯上同时满足机车刹车距离短和远的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挡板的双光透镜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挡板的双光透镜模组,包括前照灯座、球面透镜和透镜支架,球面透镜通过透镜支架架设在前照灯座的前端,前照灯座的尾端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LED安装座和第二LED安装座,第一LED安装座相对靠近前照灯座的前端,第二LED安装座相对远离前照灯座的前端,第一LED安装座和第二LED安装座上均安装有LED光源,第一LED安装座的外侧设有固定安装在前照灯座尾端的第一反射器,第二LED安装座的外侧设有固定安装在前照灯座尾端的第二反射器,LED光源发射的LED光线经由第一反射器和/或第二反射器的内壁反射穿过球面透镜在车前形成所需的照明。本实用新型无挡板的双光透镜模组由于第一LED安装座和第二LED安装座错开安装,一个靠前一个靠后,则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的位置也是错开的,一个靠前一个靠后,第一LED安装座和第二LED安装座连接有控制电路,能够切换第一LED安装座和第二LED安装座上的LED光源,实现远近灯光的切换,可以根据铁路机车车辆时速、车重等情况需要来调整远近灯光。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均为半碗形。
为了延长前照灯的使用寿命,所述前照灯座的尾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透镜支架,散热透镜支架的尾端安装有风扇。
所述LED光源安装在第一LED安装座上,且LED光源位于第一反射器构成的空腔内使得LED光源发射的LED光线能够经由第一反射器的内壁反射,
所述LED光源安装在第二LED安装座上,且LED光源位于第二反射器构成的空腔内使得LED光源发射的LED光线能够经由第二反射器的内壁反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无挡板的双光透镜模组,将两个发射器错开设置在前照灯座上,一前一后,在同一个前照灯上实现了远近灯光的切换,便于调整,适用于铁路机车车辆的多种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挡板的双光透镜模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挡板的双光透镜模组最优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后视图。
图5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1、前照灯座,2、球面透镜,3、透镜支架,4、第一反射,5、第二反射器,6、散热透镜支架,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赛尔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赛尔交通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35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