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坡地种植砂仁的防旱排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3479.9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6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黄蓉;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柏县蓉昌药材种植基地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5000 云南省楚雄***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地 种植 砂仁 防旱 排涝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旱排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坡地种植砂仁的防旱排涝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业现有防旱排涝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以及人工防旱,但是自然降雨又具有不确定因素,降雨过量或过少,过早或过晚,都要可能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生长周期,也必然影响到收后产量。人们采用人工开渠引入江河或水库水源到田头进行人工或机械防旱排涝,但是防旱排涝管理粗放和水利设施功能局限性以及水资源紧缺和引水成本过高,难以满足大面积农田防旱排涝需求,对农作物难以定时、定量防旱排涝,使农作物生长周期和收后产量仍然避免不了受到极大影响。或者采用就地开采地下水进行防旱,地下水来源,一部分是地球自然生态平衡必须贮存的水源;另一部分是生态循环系统大气降水,但降水过少既不能满足官防旱、又不能补充地下水源,大部分反而又被大气蒸发,这些防旱排涝方法既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又不能节水利用,更不能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坡地种植农作物在排涝是会造成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流失,因此,发明一种坡地种植砂仁的防旱排涝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地种植砂仁的防旱排涝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坡地种植砂仁的防旱排涝系统,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进水口与排水泵出水口通过排水主管连接,所述排水泵进水口与排水分管出水口通过排水主管连接,所述排水分管顶部设有树坑网格板,所述树坑网格板顶部设有第一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树坑网格板底部一侧设有第二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树坑网格板上设有多个网格,所述网格内部设有雨水收集器,所述雨水收集器出水口与排水主管进水口通过排水分管连接,所述雨水收集器上固定设有雨水收集槽,所述雨水收集槽底部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雨水收集器进水口与进水主管出水口通过进水分管连接,所述进水主管进水口与进水泵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泵进水口与蓄水池出水口通过进水主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树坑网格板铺设于坡地表面。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一侧固定设有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排水分管内部设有单向阀,所述进水分管内部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土壤湿度传感器与第二土壤湿度传感器均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分管与进水分管均设有多个,所述雨水收集器设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在坡地表面设有树坑网格板以及网格,树坑网装板和网格能够在排涝过程中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效果,从而达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通过在网格内部设有多个雨水收集器,雨水收集器能够充分地对坡地雨水进行收集,进而流到蓄水池进行储存,从而达到了节约水资源,使资源回收利用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排涝的效果,通过设有第一土壤传感器与第二土壤传感器,可以达到实时对坡地的湿度进行监控,当坡地需要灌溉时,第一土壤传感器与第二土壤传感器会同时发出信号,进而控制开关开启,达到了对坡地防旱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约资源,具有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池、2排水主管、3排水泵、4、排水分管、5第二土壤湿度传感器、6雨水收集器、601雨水收集槽、602过滤器、603过滤网、604单向阀、7网格、8树坑网格板、9第一土壤湿度传感器、10、进水分管、11进水总管、12进水泵、13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柏县蓉昌药材种植基地,未经双柏县蓉昌药材种植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34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