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频段控制电路及对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3002.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7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赖永养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 | 分类号: | H04B1/00;H04B1/4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81 | 代理人: | 江婷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段 控制电路 对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段控制电路及对讲机。
背景技术
对讲机(two way radio)是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其在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所以其不受网络限制,在网络未覆盖到的地方,也可以让使用者轻松沟通;同时,对讲机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的通话方式,操作简单,令沟通更自由,这种特点在紧急调度和集体协作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对讲机通信过程中没有话费产生,通话成本低。这些优点让对讲机在公安、民航、运输、水利、铁路、制造、建筑、服务等需要频繁、稳定通话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保证绝大多数用户通话不受干扰以及合理地利用频率资源,各个国家及地区均对对讲机的通信频段进行了严格规定,但是不同国家所规定的频段都是不同的,例如,我国为对讲机开放的频道数是20个,频段在409.750~409.9875MHZ之间;而我国台湾地区所使用的频段在446.00625MHZ~446.09375MHZ之间,共计14个频点;同样的美国也是使用14个频点,在462MHZ和467MHZ两组,每组7个频点;泰国开放频点多达80个,分布在245.000~245.7375MHZ之间。
正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使用的对讲机频段不一样,因此,当一个对讲机厂家在同时生产了一批需要销售到A、B两个国家的对讲机之后,需要设计不同的频率调整程序,以便将需要销售到A国的对讲机的频段调整到符合A国的规定,将销售到B国的对讲机的频段调整到符合B国的规定。同时如果A国用户在A国购买了对讲机之后需要到B国使用,则需要自己找到针对B对讲机的频段调整程序,然后对自己的对讲机频段进行调整。所以,无论是对于生产阶段的生产厂家而言,还是对于使用阶段的用户而言,对讲机的频段调整都是非常复杂麻烦的事情,相应地,也造成了对讲机生产人力资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以及使用过程用户体验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频段控制电路及对讲机,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讲机频段设置复杂、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频段控制电路,包括被测电路、检测控制单元以及射频收发器;所述被测电路一端与供电电压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被测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引出被测点;所述检测控制单元包括电压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被测点与地之间的电压值,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所述控制单元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与之相连的所述射频收发器工作在对应的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控制单元为单片机,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为所述单片机的模数转换ADC检测脚。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与所述射频收发器之间通过串行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串行接口为集成电路总线IIC接口或串行外设SPI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控制所述射频收发器的工作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中预存有具体数值或数值范围与射频收发器工作频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将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由模拟信号转换成具体数值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对应关系中对所述具体数值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射频收发器所被期望的工作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被测电路的整体阻值可变。
进一步地,所述被测电路中第一电阻和/或所述第二电阻为可变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被测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中的任意一者并联连接阻值改变支路,其包括串联的第三电阻和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阻值改变支路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对讲机,包括天线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频段控制电路;所述天线与所述射频收发器通信连接,并按照射频收发器的工作频段对外进行信号收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3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