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2563.9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赵琪;王耀斌;陆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琪;王耀斌;陆正阳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李艳霞 |
地址: | 22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智能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将人脸识别应用到智能门锁领域,可以改变人们传统的使用钥匙开关门的习惯。利用人脸识别的方法开关门,能够避免出现忘带钥匙而无法开门的情况,并且这种开关门方式更加直观、友好、方便、安全等。目前大多数人脸识别门锁都需要事先设置好人脸图像库,然后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与人脸图像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对比,在根据对比结果控制门锁开启或关闭。但人脸识别门锁的使用者增加时,需要重新对人脸图像库进行设置,而这种设置不能由授权的使用者自主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门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门锁包括供电模块、电子锁、摄像头、无线通信模块、微控制器、智能终端和人脸识别服务器;所述供电模块、电子锁、摄像头和无线通信模块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网络与所述人脸识别服务器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中还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中还设置有亮度传感器和LED灯,所述亮度传感器和LED灯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中还设置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中还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和微型电动机,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和微型电动机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者的高度,所述摄像头设置在一固定板上,所述微型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控制微型电动机工作,所述微型电动机带动固定板上下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中还设置有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与微控制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备用电源采用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终端采用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
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人脸识别智能门锁通过设置摄像头、无线通信模块、微控制器、智能终端和人脸识别服务器,能够让授权的使用者自主完成人脸图像的上传和存储,能够方便、灵活地对人脸识别服务器中的人脸图像进行设置,在方便、实用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本实用新型人脸识别智能门锁通过设置亮度传感器和LED灯,能够准确清晰地采集人脸图像,提高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的识别率。本实用新型人脸识别智能门锁通过设置超声波传感器和微型电动机,摄像头设置在一固定板上,微型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固定板连接,能够方便、清晰地采集到不同身高使用者的人脸图像,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的识别率。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的原理图。
图中1-供电模块;2-电子锁;3-摄像头;4-无线通信模块;5-微控制器;6-智能终端;7-人脸识别服务器;8-报警器;9-亮度传感器;10-LED灯;11-触摸屏;12-超声波传感器;13-微型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智能门锁,其包括供电模块1、电子锁2、摄像头3、无线通信模块4、微控制器5、智能终端6和人脸识别服务器7。供电模块1、电子锁2、摄像头3和无线通信模块4均与微控制器5连接,微控制器5通过无线通信模块4与智能终端6进行通信。智能终端6通过网络与人脸识别服务器7进行。
进一步地,微控制器5采用型号为STM32F的ARM控制器,其主频为168MHz,内存为256kB。智能终端6采用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琪;王耀斌;陆正阳,未经赵琪;王耀斌;陆正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2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介质、无人飞行器及震荡检测、追踪控制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压力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