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0944.3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5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鲍红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红宾 |
主分类号: | C21C5/40 | 分类号: | C21C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转炉 煤气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炼钢转炉煤气回收是当前国内钢铁企业节能工作的重点,转炉煤气的热值较高,是钢铁企业煤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转炉负能炼钢的重要环节,转炉煤气的有效回收利用既可以节能增效,又有环境效益,目前,国内外对转炉煤气的回收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利用OG或LT系统结合转炉煤气柜回收转炉煤气,回收的转炉煤气根据用户需求供用户使用,根据这种转炉煤气回收方式回收的转炉煤气受转炉煤气柜安全要求的限制,使得部分高热值的转炉煤气被放散处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依据能源梯级开发利用的原理,这部分放散转炉煤气在其它领域依然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放散转炉煤气的回收利用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一项新型的节能技术,正在不断完善中,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装置由于对煤气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要求高,使得转炉煤气得不到充分回收,同时由于存在煤气柜位过高,无法继续回收转炉煤气时,所有转炉煤气都必须放散,导致能源浪费严重,同时装置由于转炉煤气回收的间歇性问题,导致即使回收了这部分放散转炉煤气,无法稳定连续的利用这部分能源,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转炉、过滤室、旋流分离器和煤气柜,所述转炉的顶端通过第一导气管与过滤室的顶端连接,且过滤室一侧的上端安装有加液口,所述过滤室的底端通过通过导液管与旋流分离器一侧的进液口连接,且导液管上安装有加压装置,所述旋流分离器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旋流装置,且旋流分离器内部的底端安装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与旋流分离器的外壁之间形成导流槽,且旋流分离器的底端安装有排污口,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气口,且出气口通过连接管与三通管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三导气管与煤气柜一侧的顶端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三接口与第二导气管连接,且第二导气管远离三通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蝶形阀,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侧与高炉煤气管网接口管的一端连接,且高炉煤气管网接口管靠近第二导气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蝶形阀,且高炉煤气管网接口管远离第二导气管的一端安装有变频风机,所述第二导气管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氧含量检测装置,且第二导气管内部的另一侧安装有热值检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旋流装置上的螺旋扇叶的表面设有凸起。
优选的,所述煤气柜的一侧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转炉的侧壁内设有绝热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炼钢转炉煤气回收利用装置通过安装有氧含量检测装置和热值检测装置,通过氧含量检测装置和热值检测装置检测到转炉煤气氧含量小于百分至二,热值大于600kcal时,使得通过第二蝶形阀控制煤气的流量,并将这部分转炉煤气经第一蝶形阀和变频风机的作用引入高炉煤气管网中,供高炉煤气用户使用,使得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将部分放散转炉煤气引入高炉煤气管网,实现转炉煤气的梯级开发利用,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分离器示意图;
图中:1-转炉;2-第一导气管;3-过滤室;4-加液口;5-加压装置;6-导液管;7-旋流分离器;8-高炉煤气管网接口管;9-变频风机;10-第一蝶形阀;11-三通管;12-氧含量检测装置;13-第二导气管;14-热值检测装置;15-第二蝶形阀;16-第三导气管;17-煤气柜;18-进液口;19-旋流装置;20-出气口;21-导流槽;22-集尘槽;23-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红宾,未经鲍红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0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皮衣保养用打蜡装置
- 下一篇:一种调质热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