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0633.7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5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辉;莫镜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52 | 分类号: | B29C4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的靠垫等产品在使用时需要保持长久的柔韧性,现有的生产技术是通过冷压对材料进行加工得到所需的产品,也即通过水冷却的方式将原料放在冷水中进行压制加工。在具体生产时,需要通过水管为冷压装置提供生产所需的冷水,这样使得生产车间的构造更加复杂,不利于车间空间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压成型装置,集冷水供应与冲压功能于一体,简化了冷压车间的构造。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压成型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制冷水箱、工作台和电控箱,所述制冷水箱包括常温水腔、制冷水腔和冷却水腔,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模槽,所述模槽内设有下模板,所述模槽的侧壁的顶部高于所述下模板的顶部,所述模槽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水腔相通,所述出水口连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端与所述常温水腔相通,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四根导柱,所述导柱的底部与所述模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柱的顶部连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导柱固定连接,所述导柱上还套设有冲压板,所述冲压板位于所述下模板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冲压板与所述导柱滑动连接,所述冲压板靠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设有上模板,所述顶板上设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冲压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补水箱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补水箱连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远离所述补水箱的一端与所述常温水腔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补水箱高于所述制冷水箱的顶部,所述补水管与所述常温水腔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常温水腔的侧壁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模槽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
作为优选,上模板与所述冲压板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为矩形,所述工作台的四周设有防水门,所述防水门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的顶部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与所述制冷水箱的间隙内设有第一隔水板。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与所述电控箱的间隙内设有第二防水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制冷水箱,制冷水箱包括常温水腔、制冷水腔和冷却水腔,冷压设备自带冷水生产功能,同时实现了水的循环,简化了冷压车间的同时还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冷压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
2、制冷水箱;
3、电控箱;
4、补水箱;
5、工作台;
6、下模板;
7、上模板;
8、冲压板;
9、顶板;
10、导柱;
11、液压装置;
12、防水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冷压成型装置,底板1上设有制冷水箱2、工作台5和电控箱3,制冷水箱2包括常温水腔、制冷水腔和冷却水腔,工作台5上设有模槽,模槽内设有下模板6,模槽的侧壁的顶部高于下模板6的顶部,模槽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有进水管,进水管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与冷却水腔相通,出水口连有出水管,出水管远离出水口的一端与常温水腔相通,工作台5上设有四根导柱10,导柱10的底部与模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导柱10的顶部连有顶板9,顶板9与导柱10固定连接,导柱10上还套设有冲压板8,冲压板8位于下模板6与顶板9之间,冲压板8与导柱10滑动连接,冲压板8靠近下模板6的一侧设有上模板7,顶板9上设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与顶板9固定连接,液压装置的输出端与冲压板8固定连接。
具体地,底板1固定在厂房的地面,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制冷水箱2、工作台5和电控箱3。制冷水箱2包括常温水腔、制冷水腔和冷却水腔,常温水腔装有未冷却的水,常温水腔的水可流入制冷水腔进行制冷,当达到所需温度后流入冷却水腔。工作台5上的模槽内设有下模板6,冷却水腔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模槽,冷压过后模槽内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回常温水腔。具体地冷压时;将原料放置在下模板6上,液压装置带动冲压板8向靠近下模板6的方向运动,最终上模板7与原料接触完成冷压工作,上模板7与下模板6将原料冷压出预设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0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生产压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便携移动搬运的道路交通智能指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