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古建筑屋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0301.9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8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刚;周育军;邱秉达;冯启浩;黄李友;龙思丰;郑国才;郝瑾;林礼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58 | 分类号: | E04D13/158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01 | 代理人: | 彭志坚 |
地址: | 510010 广东省广州市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古 建筑 屋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屋檐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用古建筑琉璃来装饰现代的建筑屋顶屋檐,或把古建筑的翼角等某一部位造型移植到现代建筑上来;对美化和丰富现代建筑外观造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仿古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屋檐多采用木结构屋檐翘角、粘土屋檐翘角或者合成树脂屋檐翘角。
采用木结构屋檐翘角虽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风貌、适用于古建筑的维修,但选材难、施工复杂、不适合推广应用;采用粘土屋檐翘角虽能抗压、耐高温、耐冻、且经久耐用、古朴自然、造型优美,但需要大量定制,再现场安装,自重大,不适合大尺寸的屋檐翘角施工;采用合成树脂屋檐翘角虽能方便施工、并且材质轻、造型优美,但抗压强度低,只适合小型的园林、亭子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造型优美、抗压耐用且便于施工仿古建筑屋檐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仿古建筑屋檐结构,包括主体以及形成在主体外侧的屋檐构件,所述主体上形成有角柱,主体上安装有边柱,所述屋檐构件包括斜梁、圆弧梁、老角梁以及顶板,斜梁连接在主体的边柱上,且沿边柱延伸至主体外侧,圆弧梁与斜梁连接,老角梁连接在主体上的角柱上,且沿角柱延伸至主体外侧,斜梁、圆弧梁以及老角梁相互固定,顶板盖设在斜梁与老角梁之间,顶板为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外侧设有吊杆,吊杆的一端伸入至斜梁内并固定在斜梁上,吊杆的另一端与主体外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梁包括主体模板,主体模板上固定有椽子。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的一端伸入至斜梁内并通过钢筋绑扎固定在斜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与所述斜梁的连接处涂有腻子层。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模板上开设有椽槽,椽槽内用以固定安装椽子,安装后的椽子架设在主体模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椽子与主体模板的椽槽的接触部位通过钢筋绑扎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老角梁外端设有飞椽,老角梁安装在圆弧梁上的椽子投射至同一平面内所成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沿地面垂直形成,所述圆弧梁与地面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斜梁为混凝土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仿古建筑屋檐结构的屋檐构件中的斜梁采用混凝土结构、并在斜梁与老角梁之间安装混凝土结构的顶板,该屋檐结构的稳定性强、抗压强度高,适合推广应用,且适合大尺寸、大弧度的屋檐翘角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仿古建筑屋檐结构的局部构造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一种仿古建筑屋檐结构,包括主体10以及形成在主体10外侧的屋檐构件20。
主体10沿地面垂直形成,用以支撑屋檐构件20,具体地,主体10上形成有角柱(图未标),主体10上安装有边柱11,主体10外侧设有吊杆12,以供与屋檐构件20连接。
屋檐构件20包括斜梁21、圆弧梁22、老角梁23以及顶板24,斜梁21连接在主体10的边柱11上,且沿边柱11延伸至主体10外侧;圆弧梁22与斜梁21连接,圆弧梁22与地面垂直;老角梁23连接在主体10上的角柱上,且沿角柱延伸至主体10外侧。斜梁21、圆弧梁22以及老角梁23相互固定,以形成屋檐构件20的檐外主受力结构。本实施例中,斜梁21、圆弧梁22以及老角梁23通过对拉螺杆固定,以便于安装。
吊杆12的一端伸入至斜梁21内并固定在斜梁21上,吊杆12的另一端与主体10外周连接,本实施例中,吊杆12的一端伸入至斜梁21内并通过钢筋绑扎固定在斜梁21上,吊杆12与斜梁21的连接处涂有腻子层(图未示),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美观性。本实施例中,斜梁21为混凝土结构,以提高屋檐的抗压、耐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03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垫片分料投放机构
- 下一篇:一种工具钳胶套弹性组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