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石油焦蒸汽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9072.9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2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秦学深;陈蓓;高学全;刘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冯懿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石油焦 蒸汽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焦罐式煅烧炉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石油焦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焦在罐式煅烧炉内煅烧,煅烧后排出的高温石油焦的温度在1000-1200℃之间,具有很高的余热利用价值。
罐式煅烧炉排出的高温石油焦因温度过高不能满足工艺需求,需要对其降温,现有的高温石油焦冷却方案为:设置水套冷却器,通过循环水在水套内与高温石油焦间接换热来降温,循环水带走的热量通过冷却塔排到大气中,该方案存在如下不足:1、高温石油焦的余热没有得到利用;2、循环水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均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率高、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的高温石油焦蒸汽发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石油焦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汽包、自然循环下降管及自然循环上升管;其特点是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于罐式煅烧炉排焦口与水套冷却器之间,通过自然循环下降管和自然循环上升管分别与汽包相连。
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器外壳,在蒸汽发生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高温石油焦入口,在其底部设置有低温石油焦出口;在蒸汽发生器外壳内分别设置有上级集热管组和下级集热管组,所述上级集热管组与下级集热管组之间通过对流管束相连接;在蒸汽发生器外壳的下部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进水口,蒸汽发生器进水口的内端与下级集热管组相连通,外端与自然循环下降管的下端相连通;在蒸汽发生器外壳的上部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出口,蒸汽发生器蒸汽出口的内端与上级集热管组相连通,外端与自然循环上升管的下端相连通。
所述上级集热管组和下级集热管组均为田字型。
在所述对流管束的外壁上设置有防磨鳍片。
所述汽包包括汽包外壳,在汽包外壳上分别设置有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及液位计,在汽包外壳内分别设置有给水分布管和汽水分离器;所述给水分布管的外端为给水入口,在给水分布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汽包外壳的内部相连通;汽包外壳的底部与自然循环下降管的上端相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输出端为饱和蒸汽出口,其输入端与自然循环上升管的上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降低了高温石油焦的温度,充分回收了高温石油焦的余热;
2、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循环水量,间接降低了高温石油焦冷却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罐式煅烧炉的产能匹配相应型号的蒸汽发生装置,可缩短设计工期,提高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汽发生器,2-自然循环下降管,3-自然循环上升管,4-汽包,11-蒸汽发生器外壳,12-上级集热管组,13-对流管束,14-下级集热管组,15-高温石油焦入口,16-低温石油焦出口,17-蒸汽发生器进水口,18-蒸汽发生器蒸汽出口,41-汽包外壳,42-温度计,43-压力表,44-安全阀,45-汽水分离器,46-给水分布管,47-液位计,48-给水入口,49-饱和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高温石油焦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1、汽包4、自然循环下降管2及自然循环上升管3;所述蒸汽发生器1设置于罐式煅烧炉排焦口与水套冷却器之间,通过自然循环下降管2和自然循环上升管3分别与汽包4相连。
所述蒸汽发生器1包括蒸汽发生器外壳11,在蒸汽发生器外壳11的顶部设置有高温石油焦入口15,在其底部设置有低温石油焦出口16;在蒸汽发生器外壳11内分别设置有上级集热管组12和下级集热管组14,所述上级集热管组12与下级集热管组14之间通过对流管束13相连接;在蒸汽发生器外壳11的下部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进水口17,蒸汽发生器进水口17的内端与下级集热管组14相连通,外端与自然循环下降管2的下端相连通;在蒸汽发生器外壳11的上部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出口18,蒸汽发生器蒸汽出口18的内端与上级集热管组12相连通,外端与自然循环上升管3的下端相连通。所述上级集热管组12和下级集热管组14均为田字型,在所述对流管束13的外壁上设置有防磨鳍片,所述防磨鳍片既可减少对流管束13的磨损,又可增大换热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90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净化灯饰
- 下一篇:一种新型燃气蒸汽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