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臂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9066.3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6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曾勇强;邓涛;陈亮;游盛;余沉;石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迪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悬挂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控制臂。
背景技术
控制臂是实现车身悬挂的必需部件,其作用是实现车身和车轮之间的弹性连接,从而实现二者的传动和导向,控制臂将车轮的受力传递至车身,并且保证车轮的行进方向,控制臂的结构对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现有的控制臂结构中,控制臂通过具有弹性的衬套安装在车身的悬架上,从而将车轮的受力传递至车身,控制臂可以具有两个衬套均用于实现与车身的连接。在行驶过程中,控制臂要承受车辆自重和载荷,有可能造成臂体断裂的可能,会影响汽车的安全性,且还要应对路面的震动,震动也会影响控制臂的结构强度,因此如何提高控制臂的减震缓冲效果也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减震效果好且散热快的控制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臂,包括臂体,臂体一端设有球头总成,臂体另一端设有第一衬套,臂体上设有延伸段,延伸段上设有第二衬套,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置于同一中轴线上,其特征是:所述延伸段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部、过渡部和连接部,安装部与第一衬套连接,连接部与臂体相连接,安装部与过渡部通过弧形结构的第一加强部连接,连接部与过渡部连接端的宽度至连接部与臂体连接端的宽度呈递增状,连接部与臂体的连接端上设有置于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的且呈弧形结构的应力槽,臂体上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延伸至延伸段上并与延伸段连接,第三加强筋一端置于臂体与球头总成的连接端上,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置于臂体与第一衬套的连接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部可以增加安装部与过渡部连接端的结构强度,且第一加强部呈弧形结构,分散了安装部与过渡部连接端的应力,从而减少因应力集中现象造成安装部与过渡部连接端损坏的现象,连接部与过渡部连接端的宽度至连接部与臂体连接端的宽度呈递增状,可以增加过渡部与臂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用过程中,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会产生作用力,即臂体与连接部的连接端上容易产生作用力,应力槽的弧形结构既可以增加时间受力面积,从而分散作用,也能增加臂体与连接部之间的弹性势能,从而提高韧性,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能增加臂体与延伸部的结构强度及臂体与延伸部连接端的连接强度,且第一加强筋延伸至安装部上,进一步增加安装部与过渡部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三加强筋也可以进一步增加臂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衬套包括第一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第二内管,外管与安装部连接,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之间设有缓冲层,第二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减震部,减震部以第二内管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布,两相邻减震部之间形成散热孔,减震部与第二内管的连接端上设有与第二内管相连接的第二加强部,减震部与外管的连接端上设有与外管相连接的第三加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对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之间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第二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减震部,减震部增加第二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减震缓冲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加第二衬套整体的结构强度,散热孔可以加速衬套两端的空气流动,从而加速衬套的散热,第二加强部可以增加减震部与第二内管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连接强度,第三加强部可以增加减震部与外管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减重孔,减重孔包括矩形孔和置于矩形孔两端的半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孔便于在根据连接部的尺寸调节自身的尺寸,矩形孔和半圆孔均能降低连接部的重量,半圆孔和矩形孔配合使减重孔的孔壁不具有棱角,防止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增加减重孔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臂实施例图1中A向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臂体,2-球头总成,3-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安装部,6-过渡部,7-连接部,8-第一加强部,9-应力槽,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3-第三加强筋,21-外管,22-第一内管,23-第二内管,24-缓冲层,25-减震部,26-散热孔,27-第二加强部,28-第三加强部,30-减重孔,31-矩形孔,32-半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臂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迪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玉环迪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9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