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固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8224.3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8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军;刘海;张聪;陈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固梁。
背景技术
梁体是建筑物中重要的一部分,其需要承受较大的重力,因此一般会在梁体的下方设有加固层,用于加固梁体,并使梁体能够承受更大的重力,加固层用于加固梁体,但是目前的加固层只是贴合在梁体的底部,与梁体的连接程度较低,进而不能较稳定的承托住梁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固梁,其能够使加固层较稳定的连接在梁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固梁,包括梁体,所述梁体下方设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内均布有若干水平放置的加固筋,所述加固筋与梁体之间设有若干锚固筋,所述锚固筋一端与加固筋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梁体内,所述梁体上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与水平方向呈30°夹角,且所述锚固筋延伸至沉槽,所述沉槽内填充有混凝土一。
通过上述方案,加固层设置在梁体的下方,用于加固梁体,加固筋设置在加固层的内部,锚固筋用于增强加固筋与梁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加固层较稳定的连接在梁体的底部,沉槽用于灌注混凝土一,使锚固筋延伸至沉槽内,向沉槽内灌注混凝土一后,锚固筋就被混凝土一牢固的锚固在了梁体内,使加固层较大程度的连接在梁体的底部,从而较稳定的加固梁体,另外,把沉槽与水平面呈30°夹角设置,可以使混凝土一较方便的灌注进入沉槽内,且混凝土一可以较大程度的填充到沉槽内,使沉槽内的混凝土一牢固的锚固住锚固筋。
进一步的,所述沉槽的槽壁上开设有螺纹槽一。
通过上述方案,开设有螺纹槽一,可以增大沉槽内的混凝土一与沉槽的结合程度,从而使沉槽内的混凝土一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进而较稳定的锚固住锚固筋。
进一步的,所述梁体上在锚固筋周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沉槽连通,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混凝土二,所述混凝土一与混凝土二一体。
通过上述方案,使通孔与沉槽连通,向沉槽内灌注有混凝土一,通孔内灌注混凝土二,使混凝土一与混凝土二一体设置,这样通孔内的锚固筋被混凝土二和混凝土一较大程度的固定在梁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螺纹槽二。
通过上述方案,开设有螺纹槽二,可以增大通孔内的混凝土二与通孔的结合程度,从而使混凝土二较稳定的位于通孔内,进而较稳定的锚固住锚固筋。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筋为螺纹钢筋。
通过上述方案,螺纹钢筋的表面设有螺纹面,螺纹面可以增强锚固筋与混凝土二的连接程度,使锚固筋较稳定的连接到混凝土二上。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钢筋上的螺纹的螺纹面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螺纹面与螺纹钢筋之间的夹角为30°~60°。
通过上述方案,把螺纹面向下倾斜设置,使螺纹面与螺纹钢筋之间形成限位槽,当把螺纹钢筋嵌设在混凝土二内后,混凝土二嵌设螺纹面与螺纹钢筋之间的限位槽内,嵌设在限位槽内的混凝土二能够较大程度的阻止螺纹钢筋在混凝土二中下滑,从而使螺纹钢筋较稳定的位于混凝土二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锚固筋的设置,增加了加固筋与梁体的连接强度;
2、通过沉槽内的混凝土一与通孔内的混凝土二的设置,使锚固筋较稳定的锚固在梁体上;
3、通过螺纹钢筋的设置,使螺纹钢筋较稳定的处于混凝土二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加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锚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加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梁体;11、加固层;2、加固筋;21、螺纹钢筋;22、螺纹面;3、沉槽;31、螺纹槽一;32、混凝土一;4、通孔;41、螺纹槽二;42、混凝土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加固梁,如图1所示,包括有梁体1,为了使梁体1更加的牢固,在梁体1的下方设有加固层11。
如图4所示,加固层11内均布有若干加固筋2,加固筋2均水平放置,用于提高加固层11的强度。
如图2所示,在加固筋2与梁体1之间设有若干锚固筋,锚固筋的一端与加固筋2连接,另一端延伸在梁体1内部,牵引着加固筋2,使加固筋2较稳定的连接到梁体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82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打磨标准站
- 下一篇:一种轴承件表面毛刺剔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