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稳态动簧片的继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78171.5 | 申请日: | 2017-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2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波;岳秀峰;陈飞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高登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56 | 分类号: | H01H50/56;H01H50/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稳态 簧片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稳态动簧片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继电器在装配过程中因零部件一致性差、自动装动簧机不稳定等因素,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产品因动簧耳未完全包牢(动簧片与轭铁极面有缝隙),产品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电气参数不稳定、机械部分卡死不动作的风险,使产品的品质不稳定,客户不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稳态动簧片的继电器,能够稳定继电器的电器参数,防止机械部分卡死,保证品质均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高稳态动簧片的继电器,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骨架,所述的骨架上设置有铁芯、衔铁,衔铁上设置有动触点,骨架上设置有静触点,衔铁与骨架铰接形成摆动自由度,动触点借助衔铁与静触点形成接触配合,所述的骨架还设置有竖直向的轭铁,轭铁上设置有动簧片,动簧片与衔铁弹性连接,所述的轭铁上增设有定位桩,动簧片上增设有与定位桩对应位置的定位孔,定位桩与定位孔形成套装配合,所述的动簧片与轭铁借助焊接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的定位桩及定位孔分别设置有两组,两组定位桩的连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动簧片与轭铁焊接固定有两个焊点,两个焊点的连线方向与两组定位桩的连线方向呈30°-35°夹角,所述的焊点到定位桩连线的垂直距离与焊点到动簧片侧面边缘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结构、动簧耳、与焊接固定配合的方式,克服了仅使用动簧耳时存在间隙导致的问题,防止机械部分卡死,保证品质均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附图中,1、骨架,2、铁芯,3、衔铁,4、轭铁,5、动簧片,6、定位桩,7、定位孔,8、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高稳态动簧片的继电器,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骨架1,所述的骨架1上设置有铁芯2、衔铁3,衔铁3上设置有动触点,骨架1上设置有静触点,衔铁3与骨架1铰接形成摆动自由度,动触点借助衔铁3与静触点形成接触配合,所述的骨架1还设置有竖直向的轭铁4,轭铁4上设置有动簧片5,动簧片5与衔铁3弹性连接,所述的轭铁4上增设有定位桩6,动簧片5上增设有与定位桩6对应位置的定位孔7,定位桩6与定位孔7形成套装配合的定位结构,所述的动簧片5与轭铁4借助焊接形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组装轭铁4时首先将定位桩6与定位孔7对齐,然后借助动簧耳于轭铁4初步固定,然后借助电焊机将动簧片5与轭铁4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桩6及定位孔7分别设置有两组,两组定位桩6的连线沿竖直方向设置。动簧片5与轭铁4焊接固定有两个焊点8,两个焊点8的连线方向与两组定位桩6的连线方向呈30°-35°夹角,所述的焊点8到定位桩6连线的垂直距离与焊点8到动簧片5侧面边缘的距离相等。使得由此确定的焊点位置与定位桩错位,增强固定效果,两个焊点8斜向固定,延长了动簧片5的固定距离,辅助动簧耳进行固定,点焊接最大程度保留动簧片5的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高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高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81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