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拉伸电容器薄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78093.9 | 申请日: | 2017-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4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周斌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豪达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002;H01G4/14;H01G2/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电容器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薄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拉伸电容器薄膜。
背景技术
电容器薄膜,是以薄膜为介质,单面蒸镀一层金属膜为极板,并采用无感卷绕法形成电容器元件。目前,市场上的电容器薄膜多采用单种材质的薄膜作为基层,性能比较单一,且在卷绕时,基层受到拉伸力,会使基层厚度不均,从而金属层也会产生厚度不均的情况,即影响结构强度,也会导致电容使用不良,容易引起一些故障,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一些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多层复合而成的抗拉伸电容器薄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伸电容器薄膜,包括基层和置于基层上的金属镀层,其特征是:所述基层由聚丙烯层和聚酯层复合而成,聚丙烯层的一面与聚酯层连接,聚丙烯层的另一面与金属镀层连接,聚丙烯层和聚酯层之间设有相叠合的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第一加强层包括若干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十字交织,两相邻第一经线之间还设有第一加强线,第一加强线呈折线状,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的连接端均与第一加强线的弯折端相连接,第二加强层包括若干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十字交织,两相邻第二纬线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线,第二加强线呈折线状,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的连接端均与第二加强线的弯折端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镀层、聚丙烯层、第一加强层、第二加强层和聚酯层依次叠合,聚丙烯层具有耐冲击、韧性好的特点,聚酯层具有耐高温的特点,从而基层由聚丙烯层和聚酯层复合而成,可以提高基层的耐冲击、耐高温性能,卷绕后,聚丙烯层和聚酯层对金属镀层起到双重绝缘保护的作用,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均能增加基层的抗拉伸强度,由于第一加强线为折线形,且置于两相邻第一经线之间,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的每一连接端均与第一加强线上的每一弯折端相连接,提高了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的连接强度,且第一加强线使相邻第一经线之间更加紧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加强层的纬向抗拉伸强度,第二加强线也为折线形,且置于两相邻第二纬线之间,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的每一连接端均与第二加强线上的每一弯折端相连接,提高了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的连接强度,且第二加强线使相邻第一经线之间更加紧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加强层的径向抗拉伸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丙烯层的厚度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厚,金属镀层的厚度由中间相两侧逐渐增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层和金属镀层连接时,可以保证卷绕后不会留有间隙,且由于金属镀层的厚度由中间相两侧逐渐增厚,金属镀层两侧较厚,当制成电容器时,降低了金属镀层与芯子接触时的电阻,能承受比较大的电流,由于金属镀层的厚度逐渐变化,可与电容器的电流密度分布相适应,提高电容器薄膜的耐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丙烯层上设有置于聚丙烯层和聚酯层之间的增厚区,聚酯层上设有与增厚区适配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厚区可以置于聚丙烯层厚度较薄的两侧,增加聚丙烯层的结构强度,当聚丙烯层和聚酯层复合时,增厚区可以卡合于限位槽内,使聚丙烯层和聚酯层连接更加可靠,同时也能将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的各其中一部分均嵌于限位槽内,从而提高基层各层之间复合连接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伸电容器薄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伸电容器薄膜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伸电容器薄膜实施例中第二加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金属镀层,2-聚丙烯层,3-聚脂层,4-第一加强层,5-第二加强层,11-第一经线,12-第一纬线,13-第一加强线,14-第二经线,15-第二纬线,16-第二加强线,20-增厚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伸电容器薄膜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豪达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台州豪达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80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