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培养微生物及细胞的摇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78034.1 | 申请日: | 2017-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8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政;李冬梅;朱莎莎;熊丹;谷麦;陈欣欣;崔伟斌;林升;黄俐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生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4;C12M1/0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微生物 细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培养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培养微生物及细胞的摇瓶。
背景技术
微生物在化工、医药、食品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上,微生物通常需要通过摇瓶(即三角瓶)培养,进行扩增后,再在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培养。
溶氧是好氧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三角瓶的通气及溶氧量主要是通过瓶口的进气获得的,然而三角瓶具有口径小,瓶底深且直径大的结构特点,严重限制了气体流通。且三角瓶在摇床上摇动时,培养物以瓶底中轴为轴心进行圆周旋转,这种趋于层流的运动方式不利于氧气的传递,容易导致培养物溶氧量不足、菌体生长不好,甚至出现溶菌的现象。
目前最常用的增氧三角瓶大部分是通过高温熔融三角瓶侧壁玻璃后焊接挡片或直接做内凹处理而制成(如公开专利:CN202246687U、CN202576417U、CN202576418U和CN204058463U),这在工艺上要求较高且技术参数不稳定,直接导致制造成本高且稳定性差。而公开专利:CN205295317U使用扭力弹簧制作的增氧装置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各个扭力臂之间扭力弹簧弹力的细微偏差都会造成该装置的安装或固定问题。另外,上述的增氧装置在进行多次干热灭菌或湿热灭菌后,会变得更加的不稳定,如通过熔融固定在瓶壁上或直接做内凹处理的挡板会因为多次的受热膨胀及冷却收缩而造成大部分三角瓶破裂,扭力弹簧则会因为多次高温处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扭力减弱而影响固定,从而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增氧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使用简便,成本低且耐受长期干热或湿热灭菌,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培养微生物及细胞的摇瓶。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培养微生物及细胞的摇瓶,包括摇瓶本体和在摇瓶本体内被抵触支撑设置的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包括一中间连接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分别设置在中间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部包括一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二侧部包括一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相向设置且不与瓶底平行,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摇瓶的绕周方向上,所述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更朝瓶底的中轴,从而分别将绕瓶底中轴做圆周运动的液体导流向中轴处而产生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与瓶底的夹角为70度-130度,优选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与瓶底的夹角为100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与瓶底圆周的夹角为20度-70度,优选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与瓶底圆周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的,所述增氧装置由弹性的金属片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连接部形状为长条状的平行四边形,其相对的两棱边分别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底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下表面与瓶底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为三角形的片状结构,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其中一边分别与中间连接部相对的两棱边连接,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相对面分别为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呈中心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上分别设有若干通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侧翼部,所述增氧装置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侧翼部弹性抵住摇瓶本体的侧壁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增氧装置由一长条的矩形钢片弯折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增氧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使用简便,成本低,耐受长期干热或湿热灭菌,稳定性好,且由于增氧装置只与瓶底和内壁表面通过面与面的接触而固定,金属片弯曲形变需要的力远小于其挤破摇瓶瓶壁需要的力,因此,即使增氧装置受热膨胀率大于摇瓶,也会先通过金属片自身形变吸收膨胀力并在降温后恢复形变,不会造成摇瓶破裂,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弯折以形成增氧装置的钢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生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生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8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