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接式灯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7924.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9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涂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闻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24 | 分类号: | F21S4/24;F21V19/00;F21V23/06;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80 | 代理人: | 朱建新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接 式灯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条。
背景技术
灯条在背光模组、照明灯中应用比较广泛。对于背光源来说,其尺寸有大小,对于大的背光源,则需要较长的灯条,对于小的背光源,则需要较短的灯条,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则需要生产不同型号的灯条,不方便生产。
为此,现有已经出现了生产标准的灯条,然后再灯条的两端安装公插和母插,根据需要将灯条通过公插和母插连接起来,这样虽然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需要单独产生公插和母插,而且会增大连接处的厚度,另外,可能会出现电连接不可靠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不增大连接处的厚度,而且电连接可靠,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接式灯条。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插接式灯条,包括二根以上灯条,所述的灯条包括基板、设在基板上的LED灯珠和安装中基板上且位于LED灯珠前方的透镜;基板的一端中部具有插接端子,在基板的一端位于插接端子的两侧分别设有插接孔;在基板的另一端靠近两侧分别设有能插入到插接孔内的插接部,在基板的另一端中部设有端子插孔,在基板上位于端子插孔的上表面上设有凹陷腔,在基板内位于端子插接孔内设有电接触片,所述的电接触片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弯曲部、接触部和止挡部,连接部与基板上的电路层连接,连接部的一端嵌入在基板内,弯曲部向上弯曲,弯曲部位于凹陷腔内,在接触部上设有向下的凸起,止挡部向上翘曲,在基板上位于端子插孔内对应于止挡部的位置设有止挡槽。
上述结构,如需要连接两个灯条,将一个灯条的插接部插入到插接孔内,同时插接端子被插入到端子插孔内,插接端子在插入过程中,插接端子对凸起产生向上的力,让接触部和止挡部向上运动,直到止挡部卡入到止挡槽内,此时,当凸起继续有力向上时,在凹陷腔和止挡槽的作用下,接触部的中部会发生向下的弹性变形,这样,就让凸起紧紧的与插接端子接触,使得电连接非常的可靠。由于在基板上直接设置连接结构,因此,不会增加连接处的厚度,也不需要专门的公插和母插,使得成本也低。
进一步的,在基板上位于插接孔的位置设有止挡孔,在插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止挡孔配合的止挡凸起。当插接部插入到插接孔内后,止挡凸起配合到止挡孔内,避免连接后的基板脱离。
进一步的,止挡凸起的一侧为斜面。在斜面的导向作用下,能更加方便的插接基板。
进一步的,在插接端子远离基板的一端设有凸点。该凸点与电接触片之间会产生相反的力,使得两基板不容易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灯条的示意图。
图2为LED灯珠的示意图。
图3为透镜的立体图。
图4为透镜俯视图。
图5为透镜的仰视图。
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
图7为图5中B-B剖视图。
图8为图9中G-G剖视图。
图9为图8中E-E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F-F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M的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N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插接式灯条由二个以上的灯条组成。
如图1所示,灯条包括基板1、设在基板1上的LED灯珠2和设在LED灯珠2前方的透镜3。
如图2所示,所述的LED灯珠2包括支架21、设在支架21内的芯片22和封装在芯片上的荧光胶23。
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的透镜3包括透镜本体31和自透镜本体下端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32。
透镜本体31底面直径D为14-15mm,透镜本体的高度H为4.3-4.5mm。
透镜本体31的底面中部向上设有凹陷腔33,凹陷腔33的截面呈半椭圆形,其中半椭圆形的长径沿着出光方向布置,半椭圆形的长径为6-6.8mm,半椭圆形的短径为3.5-3.9mm。透镜本体的顶面中部具有向下的凹陷部34,凹陷部的底部为尖角341;凹陷腔33的顶部到尖角341的高度h为3.1-3.3mm。
在透镜本体31的底部设有环形槽30。在透镜本体的底面和凸缘的底面上设有凸点300。环形槽内设有呈陈列式排列的四个以上的凸起35,凸起具有顶面和自顶面向下汇聚到一点的四个三角面351组成,顶面为方形;凸起顶面的边长L为0.8-0.9mm,凸起的高度h1为0.2-0.3mm,相邻凸起的尖角之间的距离a为0.9-1.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闻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闻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7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