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醒酒及冰酒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7894.3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9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爵斯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3/00 | 分类号: | A47J43/00;F25D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李波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醒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酒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醒酒及冰酒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葡萄酒是经过酿造的一种美味佳肴,但对于葡萄酒饮用时所需的温度有很高的要求,葡萄酒饮用时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过低的温度会压抑酒香味的散发,过高的温度则会使酒失去新鲜感;同时,应在酒温相对恒定的合适温度下品尝口感更佳,一般来说香槟类需要控制在6~8℃;干白类8~12℃;干红类14~18℃;适宜的品酒酒温才能带来最佳的品酒口感,从而提高品酒品质和品位。
但是,当人们需要适宜的品酒温度时,要么把盛有酒的瓶子直接放入冰箱中冷却,要么在饮用时直接加入冰块进行冷却,其两种冷却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冰箱里的空间有限,在存储东西比较多时,会造成不便;加冰块的同时也对酒的浓度进行了稀释,会极大的影响红酒的风味。
倒酒器是一种直接插在酒瓶上使用的醒酒器,可以同时具有倒酒和快速醒酒的功能。倒酒器与酒瓶口部完全密封,在倒酒时一部分空气必须通过进气道进入酒瓶内部,以抵消酒瓶内部的负压;而另一部分空气则进入混合腔与红酒充分混合,起到醒酒的作用。
现有的倒酒器,在倒酒时进入酒瓶内部的一部分空气和进入混合腔内的另一部分空气共用一个进气口,且在倒酒器内部形成两股流动方向相反的气流。两股流动方向相反的气流在流动时互相影响,形成气流扰动,进而导致倒酒速度不均匀,醒酒效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醒酒及冰酒的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醒酒及冰酒的装置,包括:
倒酒装置,倒酒装置一端内部具有下酒道,下酒道的开口端具有出酒口,下酒道与出酒口相对的一端设有混合腔,混合腔与一个进酒道相连通,倒酒装置与出酒口相对的一端还设有通气管,通气管向外侧延伸,通气管内设有第一进气道,下酒道、混合腔以及进酒道依次连通且与第一进气道相互隔离,倒酒装置侧壁设有进气口,第一进气道与进气口相连通,混合腔侧壁设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进气通道;
蓄冷管,与通气管向外侧连接,蓄冷管内部具有与第一进气道导通的第二进气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蓄冷管与通气管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蓄冷管与通气管通过螺纹或者卡扣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蓄冷管为比热容较大的材料制造的实心管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蓄冷管为实心不锈钢管或者实心陶瓷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进气道侧壁与蓄冷管侧壁之间为容置腔,容置腔内装有蓄冷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置腔内装有饱和盐水或者蓄冷高分子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用于醒酒及冰酒的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同时具有倒酒和醒酒功能,能够在倒酒的过程中完成快速醒酒;
(2)还设有蓄冷管,通过将经过冷冻的蓄冷管插入酒瓶中,即可方便快速地对红酒进行降温;
(3)蓄冷管同时还可以作为导气管使用,在倒酒时,蓄冷管插入酒瓶底部,可以避免红酒有进气道中流出;
(4)在倒酒时无需更换蓄冷管,不仅更加方便,也更加卫生;
(5)蓄冷管可以拆下来清洗或者单独放入冰箱中冷冻,非常方便;
(6)在进气方式上,通过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醒酒系统和进气系统,使得进入酒瓶内部的一部分空气和进入混合腔内的另一部分空气之间相互独立流动,不会形成干扰,由此倒酒速度均匀,醒酒效果也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醒酒及冰酒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用于醒酒及冰酒的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A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醒酒及冰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倒酒装置1和蓄冷管2。
其中,倒酒装置1一端内部具有下酒道11。
下酒道11的开口端具有出酒口17。
下酒道11与出酒口17相对的一端设有混合腔12。
混合腔12与一个进酒道13相连通。
倒酒装置1与出酒口17相对的一端还设有通气管15。
通气管15向外侧延伸。
通气管15内设有第一进气道14。
下酒道11、混合腔12以及进酒道13依次连通且与第一进气道14相互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爵斯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爵斯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78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