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7695.2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7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豪;赵振华;袁松;凌学忠;胡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凌智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J2/10 | 分类号: | B63J2/10;B63J2/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陆蕾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防冻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在极地环境下防止进风口冻结的通风筒。
背景技术
常规船舶上的通风筒提供舱室通风需要的空气,环境温度较高,无冻结风险,只要通风面积满足设计要求,舱室通风质量就有保证。但极地环境下外界温度达到-30℃以下,在雨雪天气通风口很容易因低温冻结,从而堵塞进风通道,影响舱室内部的通风换气,特别是含有需燃烧空气运行的重要机械的处所,对船舶运行将产生重要影响。为保证极地环境下通风筒的正常进风,就需要采取措施保证极地环境下通风筒进口不被冻结。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普通通风筒在极地环境下通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用于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包括第一分筒和第二分筒。所述第一分筒的下部开口,所述第一分筒的底部设有丝网,所述丝网的中间位置设有缺口,所述第二分筒的顶部从所述缺口伸入所述第一分筒内,所述第一分筒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分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筒的顶部设有手轮和指示棒,包括罩在手轮上的防冻罩,所述防冻罩包括内外两层相互连接的防护层,两层防护层之间设有第一电伴热电缆,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沿所述防冻罩的五个面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伸出所述防护层并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与电气控制箱通过电源电缆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护层为帆布,两层帆布缝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冻罩包括前侧面、后侧面、顶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前侧面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左侧面、所述右侧面连接,所述后侧面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左侧面、所述右侧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粘扣带。
优选地,所述防冻罩的顶部设有提手。
优选地,两层防护层之间设有多个限位管,多个限位管分别分布在防冻罩的五个面上,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依次穿过相应的限位管。
优选地,所述限位管由帆布制成,缝制在所述防护层上。
优选地,所述指示棒上罩有另一个防冻罩。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筒的底部设有第二电伴热电缆,所述第二电伴热电缆与所述丝网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伴热电缆呈平面螺旋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冻罩,根据电伴热电缆内部特性使防冻罩表面发热,热量传导至防冻罩里面,并维持表面温度在零度以上。船舶在即将驶入极区等低温海域前,即开始接通电源,由此达到防冻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防冻罩展开示意图。
图4为防冻罩另一种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B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第一分筒
11手轮
12指示棒
2 第二分筒
21盖板
3 丝网
31缺口
4 防冻罩
41防护层
411 限位管
42第一电伴热电缆
421 填料函
43接线端子
44前侧面
45后侧面
46顶面
461 提手
47左侧面
48右侧面
49粘扣带
51电源电缆
52电气控制箱
53变压器
54配电板
55温度传感器
6 第二电伴热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凌智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凌智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7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充气轮胎
- 下一篇:一种倾斜盘安装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