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拧式气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6794.9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9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赛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12 | 分类号: | F16L33/12;F16L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拧式 气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接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拧式气管接头。
背景技术
气管接头具有结构先进、性能良好、使用方便、不用焊接、不必将配管扩口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卡套式管接头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气体输送、机械的液压、气动系统中。
公告号为CN202327422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带密封装置的气管接头。通过在接头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凹槽,同时,在凹槽内设置密封圈,起到密封气管连接头的作用。在接头上安装软管,通常使用密封圈与凹槽配合实现密封软管,但使用这种接头与软管连接,输送具有腐蚀性的气体时,由于腐蚀型气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密封圈容易被腐蚀,会出现漏气的现象。因此需要将接头进一步改进,达到密封软管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拧式气管接头,通过将接头进一步的改进,解决了带有密封圈的接头输送腐蚀性气体时,密封圈容易被腐蚀,出现接头漏气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旋拧式气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旋拧盖,旋拧盖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接头本体包括插接端、固定端,固定端上设有用于与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插接端上设有一圈凸棱,凸棱前端设有用于插接软管的外坡面,旋拧盖上设有软管孔,软管孔内设有与外坡面抵接配合的内坡面,插接端具有入气口,外坡面从入气口到凸棱的方向逐渐增厚,内坡面上设有凸起,内坡面远离入气口的一侧设有用于抵接凸棱的抵接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软管从旋拧盖上的软管孔穿入,并使旋拧盖套在软管上。再将软管对准接头本体的插接端,使插接端插入软管内,同时使软管套在凸棱上。由于入气口与凸棱之间设置有外坡面,外坡面从入气口到凸棱之间逐渐增厚,从而起到便于将连接端插入到软管内的作用。
再将旋拧盖与固定端通过内螺纹、外螺纹螺纹连接,旋拧盖向固定端的方向旋拧时,连接端上的外坡面与旋拧盖上的内坡面相抵接,将软管抵压在内坡面与外坡面之间,内坡面上的凸起与软管紧密贴合,具有防止软管滑动的作用。同时,旋拧盖上的抵接面与凸棱相抵接,使软管与凸棱紧密贴合,具有防止气体泄露的作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将接头进一步的改进,解决了带有密封圈的接头输送腐蚀性气体时,密封圈容易被腐蚀,出现接头漏气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插接端的径向截面积小于固定端的径向截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管套在插接端上后,由于固定端的径向截面积大于插接端的径向截面积,安装软管时,使软管与固定端相抵接,从而起到密封、方漏气的作用。同时,安装旋拧盖时,直接将插接端插在旋拧盖内,起到便于旋拧盖与固定端旋拧连接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接头本体由PFA树脂材料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FA材料几乎对所有的化学试剂和溶剂是惰性的,与通常的酸、强碱,氧化还原剂,卤素或溶剂接触基本无变化,所以使用由PFA树脂材料做成的接头具有良好耐腐蚀性。
优选的,所述接头本体呈T字型,卡接头上设有三组插接端、固定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接头本体设计成T字型,使一个软管同时连接两个出气软管的作用,达到节省用料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接头本体设有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孔起到固定接头本体的作用,通过在固定孔内设置螺纹钉,可以将接头本体固定在墙壁上,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旋拧盖上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手安装旋拧盖时,防滑槽具有防滑的作用,便于旋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接头进一步的改进,解决了带有密封圈的接头输送腐蚀性气体时,密封圈容易被腐蚀,出现接头漏气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使本实施例中旋拧盖与接头本体的部分剖视图,用来体现旋拧盖与固定端的连接方式;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接头本体;2、旋拧盖;3、内螺纹;4、插接端;5、固定端;6、外螺纹;7、凸棱;8、外坡面;9、软管孔;10、内坡面;11、入气口;12、凸起;13、抵接面;14、固定孔;15、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赛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赛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67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中置的电动摩托车
- 下一篇:一种新型童车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