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供酸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6731.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7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智;李远忠;陈文龙;钟聪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品兴业氟塑料(嘉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2 | 分类号: | B67D7/02;B67D7/06;B67D7/78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65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药液输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控制供酸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企业生产中很多工序上都会使用到各种化学药液,而在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液原液都是由设备外部提供,再根据自身工艺要求在设备内部进行一定比例的稀释或混合。现阶段市场上的化学药液原液大多是已经按照一定体积灌装好的标准品,由槽车进行运输至供给系统,由于所输送的化学药液多为浓度较高的酸性或碱性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危险性,同时也要防止外界环境对药液造成污染,所以在输送过程中要避免药液与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或直接暴露于工作环境中,因而需要对药液的供给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需要避免在工艺过程中由于气堵而造成的药液供给突然间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控制供酸设备,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酸性化学药液的自动供给,同时避免气堵,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控制供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运液槽车、储液桶和电控装置,所述储液桶具有用于向外输出化学酸液的供液管,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供液阀,所述供液阀与电控装置电连接,所述运液槽车具有用于输出化学酸液的输出管和用于排气的槽车排气管,所述储液桶上设置有液桶排气管路和若干个并联设置的酸液输入管路,各酸液输入管路上均设置有酸液输入阀,且各酸液输入管路的共同输入端设置有酸液流量检测器,所述酸液流量检测器和酸液输入阀均与电控装置电连接,所述液桶排气管路包括泄压管,所述泄压管与槽车排气管及储液桶相连通,且泄压管用于向外排出气体。
泄压管可以将槽车排气管及储液桶内多余的气体排出,避免气堵;酸液输入管路可以在电控装置的操控下对化学酸液的流量进行自动控制,以实现对化学酸液的精准控制,当流量检测器检测到流量降低到预设值后,电控装置控制泄压管向外排出气体,避免气堵;此外,由于运液槽车和储液桶之间通过多路酸液输入管路相连通,可以避免单一酸液输入管路堵塞而导致药液供给的突然间断现象,使用安全性更好。
在上述的自动控制供酸设备中,所述泄压管和槽车排气管之间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阀,所述储液桶和第二排气管之间通过第三排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三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和第三排气阀均与电控装置电连接。泄压管与槽车及储液桶之间均通过排气管相连通,且两个排气管相连通,两个排气管上的排气阀的通断状态可在电控装置作用下进行自动切换,排气泄压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自动控制供酸设备中,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泵,所述排气泵和第二排气阀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密检测计,所述第三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的连通部与排气泵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密检测计,所述第一气密检测计和第二气密检测计均与电控装置电连接。
在上述的自动控制供酸设备中,所述排气泵与第二排气管之间设置有气密流量检测器。
在上述的自动控制供酸设备中,所述酸液输入管路和第三排气管均连接在储液桶的顶部,所述供液管连接在储液桶的底部。排气泄压效果好,能够更好避免气堵。
在上述的自动控制供酸设备中,所述酸液输入管路还并联有用于检测化学酸液状态的检验管路,所述检验管路上设置有检验阀,所述检验阀与电控装置电连接。
在上述的自动控制供酸设备中,所述电控装置包括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根据PID控制原理能够对整个供酸设备进行偏差调节,从而使被控变量的实际值与工艺要求的预定值一致,进一步保证供酸设置的正常工作。
在上述的自动控制供酸设备中,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供液阀,所述供液阀与电控装置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路酸液输入管路和可以选择性调整的排气管路,能够有效地避免供酸设备在输送化学酸液时发生气堵,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均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运液槽车;2、储液桶;3、供液管;4、输出管;5、槽车排气管;6、液桶排气管路;7、酸液输入管路;8、酸液输入阀;9、酸液流量检测器;10、泄压管;11、第一排气管;12、第二排气管;13、第三排气管;14、第一排气阀;15、第二排气阀;16、第三排气阀;17、排气泵;18、第一气密检测计;19、第二气密检测计;20、气密流量检测器;21、检验管路;22、检验阀;23、供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品兴业氟塑料(嘉兴)有限公司,未经上品兴业氟塑料(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67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