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罐车油品运输远程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6357.7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1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白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冰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罐车 油品 运输 远程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罐车油品运输远程监测系统,属于油罐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油罐车运输途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何防止油罐车内石化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燃油,生物柴油等液体石化产品)被盗、被换、泄漏等安全问题随之被提上议程。所以建立一套有效保障油罐车安全运输管理的车载监控系统迫在眉睫。目前,油罐车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只是通过摄像头监控和油罐车司机定点下车等办法对石化产品的运输进行监控,容易造成罐内油品被盗或意外泄漏的情况,同时也容易将低品油混入高品油内,以次充好进行销售,现有的油罐运输无法进行不间断的实时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时检测油罐车运输位置、油量和油品质量的油罐车油品运输远程监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油罐车油品运输远程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油罐上的电子液位计和油品检测模块,所述电子液位计和油品检测模块均与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车载电池连接供电,所述微处理器上还连接有GPS定位模块、时钟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微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与设置在控制中心的主控系统相连接,所述主控系统上连接有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
优选的,所述油品检测模块主要由油泵和与油泵相连接的PH值检测系统构成,所述油罐顶部设置有密闭壳体,所述油泵和PH值检测系统均安装在密闭壳体内,电子液位计和微处理器也安装在密闭壳体内,所述油泵上连接有进油管,PH值检测系统上连接有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均位于油罐内,所述油泵通过连接管与PH值检测系统相连接,所述油泵和PH值检测系统分别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讯模块包括GSM传输模块和GSM接收模块,所述GSM传输模块与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GSM接收模块与主控系统相连接,GSM传输模块和GSM接收模块连接通讯,所述主控系统为计算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连续不断的抽采油罐内的油进行检测,并将油罐车的移动轨迹和罐内的油位及油品质量情况实时传输给主控系统,进行实时检测,防止恶意造成油品被盗或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油品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油罐车油品运输远程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油罐上的电子液位计1和油品检测模块2,电子液位计1和油品检测模块2均与微处理器3相连接,微处理器3与车载电池4连接供电,微处理器3上还连接有GPS定位模块5、时钟模块6和通讯模块7,微处理器3通过通讯模块7与设置在控制中心的主控系统8相连接,主控系统8上连接有显示模块9和报警模块16。通讯模块包括GSM传输模块和GSM接收模块,GSM传输模块与微处理器相连接,GSM接收模块与主控系统相连接,GSM传输模块和GSM接收模块连接通讯,主控系统为计算机。电子液位计1用于实时监测油罐内的油位情况,主要采用投入式液位计;油品检测模块2用于实时检测油品的情况,GPS定位模块5用于实时监测油罐车的运输轨迹,时钟模块6用于设定监测时间间隔,通讯模块7用于与主控系统进行实时通讯;在使用时,微处理器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收集所有数据,主要包括油罐车实时位置数据、电子液位仪油量实时容量数据、PH检测油品实时数据,并通过GSM把数据发回主控系统,主控系统对数据数据进行处理,所有实时数据都会被生成分析图表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系统会针对油罐车在配送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如油量问题、油品问题和油罐车数量配加油站过多或过少方面的问题)及时报警并做出相关调整,防止出现油品被盗或以次充好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冰,未经白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63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储能系统及能量控制方法
- 下一篇:节能电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