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5995.7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小催 |
主分类号: | F16L58/04 | 分类号: | F16L58/04;F16L58/12;F16L58/10;F16L59/16;F16L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陆毅 |
地址: | 4415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缠绕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管道,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
背景技术
竹材料是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近年来随着竹缠绕复合管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竹复合管作为一种能够承受一定压力的管道,在林业输水、农田排灌等给排水领域能够普遍替代螺旋焊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塑料及玻璃钢管等传统管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716073U公开了一种竹纤维增强复合管,该复合管沿管径方向,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增强层和外防护层,所属增强层包括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所属第一增强层为浸润树脂胶粘剂的竹材、木材、麻茎秆或藤条等缠绕在内衬层上的纤维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604828U公开了一种热固型竹砂复合压力管,其径向由内至外分别设置有内衬层、内增强层、砂胶层、外增强层和外防护层,所述的内衬层和外防护层之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竹篾缠绕而成的内增强层、矿砂胶水搅拌而成的增厚层和竹篾缠绕而成的外增强层。上述竹缠绕复合管节能环保、生产原料可再生,且价格远低于其他传统管道。
然而,目前公开的有现有技术中均没有针对输送原油专用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
现有输油管道已经成为原油的主要输送工具之一,当前已经被各大油田广泛应用,并且未来依旧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输油管道一般用钢管制造,在使用时存在技术上的弊端,由于油气井出物和周围土壤的腐蚀作用,输油管道的腐蚀问题十分严重。全国油田每年大约发生数千起腐蚀失效事故,除浪费大量的原材料外,有的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身伤亡事故等严重后果。中国每年石油行业由于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
因此,设计一种专用于油气输送的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及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专用于油气输送的一种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其结合竹缠绕复合管自身的特征及其制备工艺特点,通过对竹缠绕复合管的内衬层所用树脂的研究及结构的设计,制得一种耐腐蚀、耐老化、耐高温和保温的专用于原油输送的竹缠绕复合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所述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沿管径方向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功能层和外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为浸有树脂的玻璃纤维无纺布层,所述树脂为掺杂有防腐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的聚脲树脂。
所述防腐材料为滑石粉、云母粉、玻璃鳞片、云母氧化铁或多聚磷酸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耐高温材料为钛白粉、氧化锌、炭黑、二氧化锰或铬黄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功能层包括至少两层竹缠绕复合层和至少一层保温层,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竹缠绕复合层之间均设置有所述保温层;所述竹缠绕复合层均包括多层竹篾层,竹篾层均由竹篾缠绕而成;所述保温层均为绝热毡层。
所述外保护层为防腐且防水的涂层,优选乙烯基酯树脂层。
所述外保护层外侧设置有橡胶改性沥青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掺杂有防腐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的聚脲树脂具有极佳的防腐蚀性、耐溶剂性和优异的耐高温性。玻璃纤维无纺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热性和抗腐蚀性,玻璃纤维无纺布层一方面作为树脂附着主体,另一方面极大增强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内衬的结构强度。该内衬使得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长期与强腐蚀性原油接触,仍能够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防腐性能和耐高温性。
2.本实用新型功能层中间设置保温层,提高了竹缠绕复合管的保温性,避免了原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低而出现沉淀,造成管路堵塞等问题,使得上述竹缠绕复合管可适用于高寒地区的原油运输。
3.外保护层外侧设置的橡胶改性沥青层,所述橡胶改性沥青层能够有效增强竹缠绕复合管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内衬层1,内竹缠绕复合层2,保温层3,外竹缠绕复合层4,外保护层5,橡胶改性沥青层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耐腐蚀的竹缠绕复合管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小催,未经王小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5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