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5668.1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5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冠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4 | 代理人: | 湛海耀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散热 电源 适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主要用于工作电压转换,其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热量,必须及时进行散热处理,现有技术中的电源适配器基本都是基于最普通空气对流进行散热的,散热效果较差,而且都无法实现工作时的自动散热,严重影响着适配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结构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通过在其中同时设置了上中下三层散热空间,并引入能够提高风速的导风孔,同时可基于电源适配器工作而自动启动,大大提高了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效率,降低了电源适配器的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包括:顶盖1、底盖2、金属散热板3、下散热鳍片4、上散热鳍片5、适配器电路板6、支柱7、散热风机8和连接导线9,所述顶盖1和底盖2卡扣连接构成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的安装空间,所述底盖2的内底面向上延伸设置有若干所述下散热鳍片4,所述下散热鳍片4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所述底盖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散热风机8在所述底盖2内靠近其侧壁安装,所述散热风机8的进风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11,所述金属散热板3固定支撑于所述下散热鳍片4上,在所述金属散热板3和所述底盖2之间形成下散热空间,所述金属散热板3上开设有若干导风孔12,所述金属散热板 3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所述支柱7,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柱7上,在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和金属散热板3之间形成中散热空间,所述中散热空间通过所述导风孔12与所述下散热空间连通,所述散热风机8通过连接导线9电性连接于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所述顶盖1的内顶面向下延伸设置有若干所述上散热鳍片5,所述上散热鳍片5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在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和顶盖1之间形成上散热空间,所述上散热空间与所述中散热空间和下散热空间连通,所述顶盖1上开设有出风口13。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下散热鳍片4相互平行设置,并垂直于所述底盖2的内底面,每个下散热鳍片4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0。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导风孔12具有圆台形通孔结构,且圆台下端开口面向下散热空间。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在所述导风孔12的圆台侧壁上形成有螺旋形导风槽。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在相邻的下散热鳍片4之间的金属散热板3上开设有并排布置的若干所述导风孔12。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支柱7为圆柱形支柱。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散热风机8包括有两个,分别设置于底盖2内的两侧壁附近,并处于所述金属散热板3的下方。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上散热鳍片5相互平行设置,并垂直于顶盖1的内底面,每个所述上散热鳍片5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上散热鳍片5一体形成于所述顶盖1的内顶面,所述下散热鳍片4一体形成于所述底盖2的内底面。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出风口13为设置于所述顶盖1上的若干相互平行的条形出风通道,每个条形出风通道处于两个相邻的上散热鳍片 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通过同时设置上中下三层散热空间,并引入能够提高风速的导风孔,同时可基于电源适配器工作而自动启动,大大提高了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效率,降低了电源适配器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中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中金属散热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中底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顶盖,2-底盖,3-金属散热板,4-下散热鳍片,5-上散热鳍片,6-适配器电路板,7- 支柱,8-散热风机,9-连接导线,10-散热孔,11-进风口,12-导风孔,1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冠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冠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56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