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冲击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4959.9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3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邱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铭泽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罗晶,高淑怡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脚轮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冲击轮。
背景技术
脚轮是个统称,包括活动脚轮和固定脚轮。活动脚轮也就我们所说的万向轮,它的结构允许360度旋转;固定脚轮也叫定向脚轮,它没有旋转结构,不能转动。
脚轮出现给人们搬运特别是移动物体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不仅可以轻松搬运,还可以随任何方向移动,大大提高了效率。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移动,脚轮也就在全世界应用越来越广泛,各行各业几乎离不开脚轮。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也越来越多功能和高利用率,脚轮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部件。脚轮的发展也就更为专业化而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行业。
抗冲击轮属于活动脚轮的一种,现有抗冲击轮各部件之间普遍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间隙,导致轮子载重量低、抗冲击力低下,如果承载过重,抗冲击轮轴承内部的钢珠特别容易被压碎,从而耽误产品运输、转移。因此,如何提高抗冲击轮的载重量以及抗冲击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轮,不仅载重量大、抗冲击力强,而且便于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冲击轮,包括轮子、支脚板、垫板、紧固件、小珠盘、大珠盘、第一钢珠组、第二钢珠组和底板,轮子枢接于支脚板,垫板固接于支脚板端部,小珠盘固接于垫板上,大珠盘套装在小珠盘上,底板固接于大珠盘顶部,垫板表面开设有用于盛放第二钢珠组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沿垫板周向环绕,小珠盘外侧面开设有用于盛放第一钢珠组的第二环形槽,大珠盘底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槽配合的第四环形槽,大珠盘内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环形槽配合的第三环形槽,大珠盘表面设有用于安装钢珠的通孔,紧固件与所述通孔螺接。
优选地,垫板表面设有灌输润滑油的油嘴,所述油嘴位于第一环形槽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槽外侧设有防护垫圈。
优选地,轮子表面设有凹凸不平的纹路。
优选地,紧固件为螺钉。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大珠盘、小珠盘和垫板,在大珠盘内侧和底面开设第三环形槽和第四环形槽,在小珠盘外侧开设第二环形槽,在垫板表面开设第一环形槽,通过大珠盘上的通孔往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中安装第一钢珠组,并在第一环形槽、第四环形槽中安装第二钢珠组,使得底板以及大珠盘能够在垫板上绕小珠盘转动,并且第一钢珠组和第二钢珠组能够承载的重量更大,抗冲击力更强,此外,通过大珠盘上的通孔安装第一钢珠组也是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种大珠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子;2、支脚板;3、垫板;4、紧固件;5、小珠盘;6、大珠盘;7、第一钢珠组;8、通孔;9、底板;10、纹路;11、第三环形槽;12、防护垫圈;13、油嘴;14、第一环形槽;15、第四环形槽;16、第二环形槽;17、第二钢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的抗冲击轮,包括轮子1、支脚板2、垫板3、紧固件4、小珠盘5、大珠盘6、第一钢珠组7、第二钢珠组17和底板9,轮子1枢接于支脚板2,垫板3固接于支脚板2端部,小珠盘5固接于垫板3上,大珠盘6套装在小珠盘5上,底板9固接于大珠盘6顶部,垫板3表面开设有用于盛放第二钢珠组17的第一环形槽14,所述第一环形槽14沿垫板3周向环绕,小珠盘5外侧面开设有用于盛放第一钢珠组7的第二环形槽16,大珠盘6底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槽14配合的第四环形槽15,大珠盘6内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环形槽16配合的第三环形槽11,大珠盘6表面设有用于安装钢珠的通孔8,紧固件4与所述通孔8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铭泽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铭泽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4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