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拖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4622.8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4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俞苗忠;梁志祥;杨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三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1/00 | 分类号: | B23B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1 | 代理人: | 乔占雄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拖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用拖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拖板机构。
背景技术
拖板机构是机床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拖板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通过直线导轨实现导向与支撑。最为常见的导向方式,拖板下方的底板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拖板下部设有与直线导轨相匹配的导槽,直线导轨可以为常见的矩形导轨、T型导轨、燕尾导轨等。此类型的导向方式的缺陷在于,导槽直接设在拖板上,基于精度与耐磨考虑,拖板本身的材料成本与加工工艺成本均较高;同时,由于拖板与导轨之间直接接触,在频繁往复运动下,久而久之拖板的导槽内侧必然会发生磨损,一旦有轻微磨损产生,就会导致机床的加工精度下降、振刀、打刀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于磨损后的拖板,只能将拖板整体更换才能解决问题,更换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拖板机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拖板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拖板易磨损的技术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度拖板机构,至少包括底座、拖板及设于底座与拖板之间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至少包括:主导轨,该主导轨下侧与底座为可拆固定连接,所述主导轨的两侧设有相互对称的滑动面,所述滑动面包括呈上下对称的主滑动斜面;副导轨,一对所述副导轨呈左右对称的方式与主导轨两侧的滑动面滑动连接,所述副导轨与滑动面连接的位置设有与所述主滑动斜面相匹配的副滑动斜面,所述副导轨与拖板的下侧为可拆固定连接。
上述结构的高强度拖板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主导轨的两侧为双向一体式滑动面,一对副导轨在主导轨的两侧对称安装,主导轨与副导轨之间相对滑动的滑动面为上下对称的斜面,结构设计合理,应力在斜面上较为分散,在反复正向与反向滑动的过程中,精度的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久;
(2)主导轨与副导轨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即使达到寿命期限后发生磨损,只需要更换导轨即可,或者进行修磨就可与新轨一样重新使用,无需更换拖板本身,维修更换的成本更低;
(3)在拖板上无需再加工导向槽,减少了拖板加工过程中的导向槽加工工序,工序更加精简,加工成本更低,尤其在大批量的生产中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4)副导轨与拖板为分体式结构,拖板本身不参与滑动,不会产生磨损,则拖板的材质可以选择强度和耐磨程度更低的材质,材料成本下降明显。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副导轨的上侧副滑动斜面上设有横向设置的上主油道,所述副导轨的下侧副滑动斜面上设有横向设置的下主油道,所述副滑动斜面上还设有多个与上主油道或下主油道连通并沿所述副滑动斜面向下延伸的副油道,所述上主油道上设有上进油孔,所述下主油道上设有下进油孔。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副导轨的上侧设有与上进油孔连通的优先进油孔、与优先进油孔连通的溢流槽以及分别与溢流槽和下进油孔连通的次进油孔。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拖板的下侧设有与溢流槽相对应的油槽,所述油槽内设有与优先进油孔相对应的进油孔,所述拖板内部设有分别与进油孔及外界连通的进油通道。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上主油道上还设有备用上进油孔,所述下主油道上还设有备用下进油孔,所述副导轨的上侧设有与备用上进油孔连通的优先进油孔、与优先进油孔连通的溢流槽以及分别与备用上进油孔和备用下进油孔连通的次进油孔。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上进油孔和备用上进油孔分别位于上主油道与副油道交界的位置,所述下进油孔和备用下进油孔分别位于下主油道与副油道交界的位置。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主导轨和副导轨的材质为高强度耐磨钢并进行淬火处理。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主导轨与底座之间设有设有导向定位机构。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导向定位机构包括设于主导轨下侧的导向定位槽和设于底座上侧的导向定位筋。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导向定位机构包括分别设于主导轨下侧和底座上侧的导向定位槽以及与导向定位槽配合形成的导向定位腔相适应的导向定位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十字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X向主导轨与X向副导轨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X向主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X向副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X向副导轨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X向拖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三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三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4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